整片街道蓋一層厚厚的灰,抬頭看得到的視野,就到路燈高度,這裡是東北黑龍江。中國大陸記者:「從前天開始北京陷入濃霧的包圍,東南城區的能見度不5五百米,部分路段甚至不足1百米。」
鏡頭轉到北京,同樣飽受大霧困擾,比英國倫敦更像霧都,這樣的怪象,不是大陸北方的專利。氣象主播:「中央氣象臺(1日)下午6點,繼續發布大霧藍色預警,從今天夜間到明天上午,在江蘇的南部、江西的北部和西部、湖南的中部等地方,能見度不足1千米。」
中國各地,都被強迫霧裡看天下不打緊,吸進的懸浮粒子,才是民眾恐懼的來源。民眾:「進來3、4天都是這樣,這種霧霾天氣就是說,含的一些不利的物質比較多。」
民眾身體感受,似乎跟官方有出入,大陸環保單位,認定大霧只是天氣因素形成的輕污染,但專家看法卻不同,
因為大陸偵測空氣品質指標,只到10微米以下,而先進國家會檢測到25微米以下。
大氣環境學者:「2.5(微米)和10(微米)另一個巨大的差別,就是2.5(微米)以下的超細微顆粒物,是直接進入到我們的肺泡,然後進入到我們的血液。」記者:「您的意思是說10不一定進去肺泡,2.5一定進去肺泡?大氣環境學者:「對。」
主持人:「北京的空氣質量指數是439,被評為有毒害,第一時間這張圖被轉發了數千次,而且引起了高度的關注。」
媒體也做了民調,發現儘管有4成的民眾相信官方數據,但寧可參考其它來源的民眾,卻有高達近6成,這下主管單位也態度軟化,承認現有的監測值的確不夠精確。
大陸環境監測官員王瑞斌:「當然啦,可能更小的顆粒物,對能見度的影響更大,所以其他國家也開始監測了,我們國家將在明年或後年,也要來逐步實踐PM2.5的監測。」
隨著資訊發達,民眾自主意識抬頭,過去官方一言堂的權威,屢屢受到挑戰,空氣污染被掀開遮羞布,才能逼有關當局正視並解決問題。
- 關鍵字搜索:
- 霧鎖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