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影子銀行威脅金融穩定

事情開始變得有些不太尋常。上週五下午,央行公布了9月貨幣供應量以及新增貸款數據,數據顯示,廣義貨幣M2增速驟降至13%,再次創下多年來的低點,而M1的增速則跌到了可憐的8.9%,歷史數據顯示,這樣的數字只出現在2008-2009年間全球性金融危機期間。與此同時,9月新增貸款為4700億元,也遠低於市場預期。

一般而言,這些不尋常的數據聚集在一起,只能指向一個結果:經濟衰退!而中國經濟卻仍然在頑強地增長,本週二,第三季度GDP數據將公布,市場預期中國經濟將同比增長9.3%,依舊強勁。而週五早間公布的CPI數據則顯示,中國的CPI也仍然在6%以上的高位運行。

對比一下2008年底以及2009年初的數據,可能會有更加直觀的感受。當時,中國的M1增速驟降至6-8%左右的水平,GDP增速回落至6%,而CPI通脹率則為負值。

數據之間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大的偏差呢?部分答案在於「影子銀行」體系。

筆者認為,中國「影子銀行」體系的發展,已經開始威脅金融系統的穩定。由於大筆存款流出銀行體系,而銀行本身的存款也變得更加短期化和波動化,這將造成銀行的存貸期限錯配問題更加嚴重。這已經是一種系統性的風險的萌芽狀態。

而從政策端考慮,其風險也不容小覷。中國官方一向關注貨幣供應量和貸款增量,來對經濟前景作出判斷,由於貨幣供應具有明顯的前瞻性,這些數據也被作為未來政策走向的重要參考。

在常規經濟數據中,很多數據只是過往情況的總結,比如GDP,而貨幣供應量則是相對而言較為客觀的具有指引性的指標,而現在,這些數據開始「失真」了,這對於中國的政策決策來說,其風險不僅是明顯的,也是巨大的。

讓我們回到影子銀行本身。筆者認為,在中國現在的情境下,影子銀行主要涵蓋了兩塊:一塊是商業銀行銷售得如火如荼的理財產品,以及各類非銀行金融機構銷售的類信貸類產品,比如說信託公司銷售的信託產品,另一塊則是以民間高利貸為代表的民間金融體系。

大多數商業銀行對其銷售的理財產品的實際操作,往往諱莫如深。但從很多渠匯總的信息可以梳理出,很多理財產品事實上被注入實體經濟,其性質與銀行信貸並無本質區別,但卻並沒有被計入銀行的存貸表內。在很多銀行的收益表中,這些事實上的信貸收入,卻被作為「中間業務」被計入,這也是今年以來很多銀行中間業務收入飆升的重要原因。

這些業務的存在,固然是銀行出於盈利需求而開發的,但從另外一個角度考慮,這些產品的大量繁衍,也是目前的貨幣政策緊縮的「副產品」。而由於此類市場的發展,並不受到傳統信貸政策的監管,因此其定價更加市場化。

這樣的市場化,當然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實際的融資成本和更加廣泛的通脹的水平,但這樣的市場化如果被大規模地「無監管化」和「非透明化」發展,則容易演變為目前中國很多地方流行的高利貸。高利貸的無序發展,事實上並不表明市場資源被合理配置,反而表明,市場在很多情況下可能會走向極端。

對「影子銀行」金融體系的風險估計,應該從多方面進行考察。筆者認為,上述提到的其對金融穩定的系統性風險已經開始露出端倪,但可觀而準確數據分析更能夠給決策者更好的風險提示。

我們從幾方面進行考慮,目前市場上存在的銀行理財產品存量大約在4萬億元左右,由於其部分與信託產品存在一定的重疊,我們可以將其兩者進行一定的合併計算。測算的規模顯示,兩者相加的規模差不多在5-6萬億元的水平上。

民間融資目前則較難計算,根據一些官方的調查數據,其規模大約也在4萬億元上下。

兩者相加,簡單的測算顯示,中國目前的「影子銀行」金融體系大約運營著人民幣10萬億元左右的資金。

這個規模已經不算小,中國整體銀行的存款總量大約為80萬億元,貸款總量差不多在55萬億元,這意味著大約影子銀行大約佔整個市場容量的12-15%左右。

在正常情況下,如果企業的現金流狀況保持良好,「影子銀行」在某種程度上是目前國有壟斷銀行體系的一個較好的補充,這樣的補充對於民營企業來說尤為如此。但這一體系最根本的問題卻在於其抗波動和抗風險的能力較弱,一旦出現大面積的資金鏈斷裂,那麼其結果將變得更具有蔓延性和恐慌性,並很容易打擊實體經濟的表現。

因此,對「影子銀行」體系的風險評估應該基於更具有宏觀性的視野,首先,其發展和存在反映了中國目前存在的金融體制的弊端,以及實際負利率等實際問題,因此全盤否認其發展,並不可取。另一方面,其存在的風險可能並不是很多人關心的高利率對企業的侵蝕問題那麼簡單,而是其非機構化、非專業化以及非信用化導致的風險過度擴散問題。

從溫州的案例來看,政府和官方金融企業介入高利貸問題後,問題相對得到了較為明顯和迅速的控制,這也表明中國官方並不沒有失去對整個金融體系的控制,「影子銀行」體系帶來的風險如果能夠早日被有效管理,其擴散性和毀滅性也將明顯降低。

從政策端來看,中國官方可以通過各種行政性管理手段來對「影子銀行」進行一定的控制,但從更加根本性的角度來考慮,必須考慮利率市場化和金融所有制多元化的切實推進,利率市場化能夠增加企業的融資解決方案,而金融所有制多元化則必須考慮讓更多的民營和私人資本進入壟斷性的金融運營領域,並將這些新的金融機制納入監管範疇。換句說話,讓社會整體利率體系和「影子銀行」體系陽光化,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思路。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劉利剛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