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金公司再次在A股創出地量之時高調宣布增持工、農、中、建四大行,這往往被市場視做國家隊的救市信號。不過,這次市場表現得比前兩次匯金「救市」都要弱,並沒有像預期中給市場帶來見底反彈行情,為何?因為匯金增持不見得就是底。
沒有無緣無故的增持,匯金不是「救市主」。為何它只增持工、農、中、建,而非經營業績更好的交通銀行,因為入賬的時候所適用的會計處理方法不同,四大行股價漲跌與匯金能夠實現的利潤無關聯。投資者不能把匯金增持看做底部信號。
筆者認為事情遠遠不會這麼簡單,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與恨,也沒有無緣無故的增持與救市。不知道諸位有沒有懷疑過,匯金如果真是看好銀行業,那麼,為什麼它只增持工、農、中、建,而不增持交通銀行?交通銀行的經營業績可是比中國銀行等好了許多,這點諸位都懂的。
跟諸位分享一些數據,以下摘自匯金宣布增持後的報導:
「增持後,匯金公司持有中國銀行A股1885.57億股,佔中國銀行總股本的67.55%;持有建設銀行股份1427.53億股,其中A股1.62億股,H股1425.9億股,佔建設銀行已發行總股份的57.09%;持有工商銀行A股1236.56億股,佔工商銀行總股本的35.43%;持有農業銀行股份1300.39億股,佔農業銀行總股本的40.04%。」
不知道諸君看完這些數字後有何感想?匯金對中行、建行可是絕對控股的,對工行和農行雖然不是絕對控股股東,但也是它們的第一大股東。這意味著什麼呢?學會計的人都明白,匯金對中行和建行的投資都是在合併報表範圍之內的,對工行和農行的投資即使不能合併報表,至少這兩筆長期股權投資也是按權益法核算的。
能夠合併會計報表或者按權益法記賬,這點就與包括基金在內的普通股票投資者有很大不同。普通投資者的投資收益就是買賣的價差加上每年可能的分紅,而匯金的投資收益卻是匯金持有某個銀行的股份比例所對應的該銀行淨利潤。
這意味著匯金的增持根本不必在乎未來的股價漲跌!它只在乎工、農、中、建的盈利狀況以及它買入價是否足夠便宜,目前大型商業銀行的估值基本上在1倍PB左右,而大型商業銀行的淨資產收益率又在20%左右,這意味著匯金每投出去1塊錢,在賬面上就會有2毛錢的盈利,在今年如此之差的市場環境下,匯金到年底仍將有20%的投資收益率,恐怕無人可望其項背!
當然,也不能保證匯金公司增持一定就是萬無一失的。如果這些銀行的基本面發生了持續的明顯不利變化等情況,匯金就要考慮對這些投資計提資產減值損失,這樣就會減少它的投資收益。但是,中國銀行業與整體宏觀經濟發展息息相關,在宏觀經濟保持連續較快增長的中短期內,對銀行業的投資大幅度計提減值損失的概率很小。
話說到這裡,也許大家就明白了匯金為什麼不增持比中行經營業績好的交行了。打開F10看看,交通銀行的大股東是財政部,前十大股東裡也找不到匯金的影子,由此可以推測匯金不持有交行股票,或者即使持有交行股票,也只能按交易性金融資產核算,而在這種核算方法下,其投資收益將受到二級市場股價波動的強烈影響,卻與銀行最終能實現的淨利潤沒有多大關係。
中投公司(匯金的控股股東)投出去的大部分資產估計都是以市價計算的,而在今年國內外市場都非常低迷的境況下,中投公司本身的投資組合預計很難創造出什麼收益,公司的業績壓力不可謂不大。而匯金作為一個總資產佔中投總資產6成以上,投資收益佔7成以上的全資子公司(還是合併報表的概念),在如此低的價位上增持四大行,不可不說是再理性不過的選擇了!增持既有表面上「救市」的美名,又有實際上豐厚的收益,真可謂是名利雙收!
但是不管是散戶還是公募、券商都把匯金增持看成是「救市」信號,並想當然地認為匯金出手就代表股市即將見底,這種想法實在是有點幼稚。回顧匯金公司在2008年9月18日以及2009年10月9日的兩次「救市」,雖然都出現了短暫地反彈,但是最終市場還是沿著既有的下降趨勢繼續運行,如9月18日那次「救市」,雖有印花稅單邊徵收以及國資委支持央企回購另外兩大政策利好伴隨,市場還是最終跌到了1664點的大底。
這次也是一樣,匯金增持四大銀行不過只是一朵小浪花而已,市場會沿著既有的方向繼續尋底,直到空方的力量消耗殆盡,才能迎來一次像樣的趨勢性行情。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揭秘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