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傳部下屬的《光明日報》日前發表官方學者房寧的文章,稱中國的民主優於西方民主。但有評論認為,中國學者的官方觀點既缺乏邏輯,也不能反映中國的政治現實。
《光明日報》星期三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研究所研究員房寧的文章,題為「民主還是中國的好」。作者總結出中國特色民主的三大優勢:一是有利於形成代表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二是有利於統籌各方利益,三是有利於政治穩定和社會安定。相比之下,西方民主制度也有三大問題:一為金錢政治,二為集團政治,三為腐敗政治。他認為,這是資本主義民主制度不可超越的歷史侷限性和制度缺陷。
美國哈佛大學學者楊建利博士表示,房寧所指出的有關西方民主制度的缺點確實存在,但程度卻遠遠比不上當今中國制度的缺陷。
「最好的民主制度這些問題都存在,但是和中國來比較的話,他說的這三個缺點中國比誰都嚴重。一個是金錢政治,中國現在最主要的問題就是金錢和權力的結合;第二個就是所謂的集團政治,現在中國的集團政治不光是集團政治,而且已是趨向於黑社會化;第三個就是政治腐敗,這個我們就不用講了。」
美國中文雜誌《北京之春》主編胡平分析說,有關民主的問題,目前中國基本上有三種官方說法,房寧的表述,是目前中共官方的公開態度。
「談到民主的問題,現在有好幾種替中共當局做辯護的論調。一種就是理論上也承認民主是個好東西,強調中國要漸進改革,實際上是把民主的實現推遲到無限的未來。另一種那就是乾脆否定民主,民主不適合中國國情,共產黨的領導最適合中國的制度。像房寧這樣的是中共當局最標準的論調,就是強調我們現在就是民主,而且是比你西方民主更好的民主。」
胡平認為,所謂中國民主更好的說法實際上缺乏理論邏輯,及政治現實的支持。在改革開放之前,中共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體系,但在房寧的文章中,這些體系已被棄而不用,變成了一種不顧中國政治現實的強詞奪理。
「他比起過去經典的論述還差得很遠,因為那畢竟有一種說法,像經濟上層建築、公有制、私有制。現在連這個也沒有了,這是從何談起呢?所以他沒有任何論證的基礎,純粹是強詞奪理。」
楊建利博士認為,中國共產黨創造出一套有別於世人的話語系統,最重要的特點是把名詞之前加上若乾定語,如「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從而改變相關詞語的定義。他認為,這是粗糙的偷換定義的手法。
「就像說什麼叫蘋果,一定要滿足幾個生物特徵的才能叫它蘋果。至於說到蘋果的品種,我們看到很多品種。民主也是一樣,它有各種各樣的形式,但是必須滿足那幾個最基本的條件才能叫民主。總不能拿出一個蘿蔔來說這是中國特色的蘋果。」
楊博士表示,世界上有各種類型的民主制度和體系,但一種制度是否民主,則有幾個簡單而基本的衡量標準。
「最基本的條件,第一個條件是各級政府必須民選;第二就是立法權、司法權和執法權必須分離;還有一些,比如新聞自由、結社自由、言論自由等等基本人權得到保障。符合這些條件了才能叫民主。」
海外中文多維網發表文章分析說,《光明日報》最近兩年多次刊登房寧關於民主的文章,要求分清資本主義民主和社會主義民主的區別,發表的時間都正好在中國總理溫家寶有關政治改革的言論之後。最近,溫家寶在達沃斯論壇上再次提出要政治改革,而《光明日報》也再次刊登否定西方民主的文章。前《光明日報》總編輯杜導正則在《炎黃春秋》發表文章反駁說,民主就是民主,沒有姓資姓社之分,只有姓真姓假之別。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光明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