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之初,其外交環境實際上是寬鬆不錯的,北邊有堅定的大朋友蘇聯,而東西南三面沒有什麼大的敵人。曾經侵略中國的日本,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生活在戰勝國美國軍隊的掌控之中;退居中國大陸之外的小島臺灣以及周圍一些更小的島嶼的中華民國政府,被老朋友美國拋棄了。
1949年12月23日,美國國務院發出28號密令:《關於臺灣的政策宣傳指示》。文件確定了美國官方關於臺灣問題的統一對外宣傳口徑,同時文件確定了任何支持臺灣的做法都是對美國利益不利的,都會使美國捲入一場危險的戰爭,都會使美國成為中國人民的對立面。
1950年1月5日,美國總統杜魯門代表美國政府發表了《關於臺灣的聲明》,再次確認《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中關於臺灣歸還中國的條款,宣布美國無條件地認為臺灣是中國的領土,美國對臺灣沒有野心。杜魯門說:「美國亦不擬使用武裝部隊干預其現在的局勢,美國政府不擬遵循足以把美國捲入中國內戰中的途徑,美國政府也不擬對臺灣的中國軍隊供給軍事援助和提供意見。」基於這個聲明,美國宣布從臺灣撤走僑民。美國在臺灣只留有一個領事級的代表處,最高武官僅僅是一名中校。[1]在中國大陸軍隊準備渡過臺灣海峽攻佔臺灣的形勢下,退居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以及國民革命軍只能自求多福了。
從上述美國國務院的密令和美國總統的聲明,可以判定:在1950年6月25日朝鮮發動侵略韓國戰爭之前,美國並不以中國大陸地區為敵。
1950年5月金日成為發動侵略韓國戰爭訪問北京,徵求毛澤東的意見。毛澤東同金日成他談話時強調指出,他確信美國不會「為像韓國這樣的區區之地」而捲入戰爭。毛澤東還提到,中國政府將在瀋陽地區部署一支部隊,以便在韓國拉日本軍人參與軍事行動時,向朝鮮提供必要的援助。[2]
站到椅子上還是看不見外交台面的外交侏儒毛澤東,夜郎自大的政治侏儒毛澤東,根本估摸不到朝鮮侵略韓國的行動不但觸痛了美國保衛受到侵略的小朋友韓國的神經,而且觸痛了美國保衛處在危險邊緣的落魄老朋友中華民國的神經。
1950年6月26日,朝鮮侵略韓國的第二天,美國決定派兵進入韓國幫助韓國抗擊侵略者朝鮮,27日,美國決定派出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沿海活動,保護中華民國政府。
由於毛澤東不但派中國軍隊中的朝鮮族人幫助發動侵略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侵略大韓民國,命令中國軍隊抗擊執行公務懲罰侵略者朝鮮的聯合國軍,命令中國軍隊侵略韓國,而且拒絕1950年12月14日聯合國停火談判決議,拒絕1951年1月13日聯合國停火談判決議,被1951年2月1日聯合國大會決議為侵略者仍然毫不悔改,促使美國政府加強對老朋友——退居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的援助。
1951年2月,杜魯門總統專門撥款5億美元,作為對中華民國陸軍的無償援助。1952年又對臺灣地區提供了大約3億美元的援助。特別是1952年3月22日由參謀長聯席會議起草的國家安全委員會第128號文件,標誌著美國對臺灣政策的根本性改變。文件強調了臺灣在遠東地位的「極端重要性」。這種政策隨著朝鮮半島戰爭的拖延而愈加走向極端,直到美臺「共同防禦條約」的簽訂,使得毛澤東發出的「一定要解放臺灣」的號召化為泡影。[3]
後來毛澤東針對杜魯門1950年1月5日聲明,譴責美國「說話不算數」。[4]他不說說自己眼光短淺支持金日成發動侵略韓國戰爭,也不說說自己玩戰火上癮居然發動侵略韓國的戰爭,而且一而再地斷然拒絕執行聯合國關於實現停火、恢復和平的決議。
文中資料引用來源:
[1]王樹增:《中國人民志願軍征戰紀實》,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2年版,第23—24頁。
[2]瀋志華:《朝鮮戰爭:俄國檔案館的解密文件》,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年版,第1346頁。
[3]瀋志華:《毛澤東、斯大林與朝鮮戰爭》,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60∼361頁。
[4]王樹增:《中國人民志願軍征戰紀實》,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2年版,第25頁。
(原文以毛主席稱呼毛澤東)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毛澤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