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商務部公布的數據,7月份,豬肉價格環比上漲11.7%,漲幅位居食用農產品價格領漲榜前列。以當前一種流行的觀點看,眼下豬肉價格領跑CPI,而CPI上漲,就意味我國下一步通脹會更加嚴重。因此,豬肉價格漲幅過大確實是引致通脹的元凶。
但筆者認為,根本不存在這種邏輯關係。實際上,引致通脹的真正元凶是流動性過剩。
就當前情況而言,我國既存在著由於供給不足而引起的供給短缺型物價上漲,比如當前的豬肉價格上漲拉高CPI;還存在著貨幣超量發行形成的流動性過剩型物價上漲。這兩種物價上漲現象,對通脹的影響程度是截然不同的。
目前豬肉價格的上漲,只是通脹中的一個突出的現象,而不能成為產生通脹的標誌。對於豬肉價格上漲,政府應採取的政策措施主要就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扶持規模養殖,增大市場供應。眼下要適時向市場投放中央儲備和地方儲備的豬肉,採取有力措施穩定生豬肉品市場供應;進一步加強生豬屠宰行業監管,在保證市場供應的同時保障質量安全,防止注水肉、病害豬肉流入市場。戰略措施有:十二五期間,每年繼續安排中央投資25億元支持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並視情況適當增加投資;各地要繼續按照每頭每年100元的標準,對能繁母豬發放飼養補貼;繼續實施生豬調出大縣(農場)獎勵政策,將獎勵範圍由目前的421個縣增加到500個縣。可以說,這些政策措施,對於平抑市場豬肉價格,解決豬肉價格上漲過快問題是會產生積極效果的。
貨幣超量發行形成的流動性過剩型價格上漲。為應對金融危機給我國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促使我國經濟早日企穩回暖,我國進行了連續兩年的總量達18萬億的超量貨幣信貸投放。近兩年又為收購大量增加的外匯資產而新增5.5萬億外匯佔款。這使得我國國內市場出現了嚴重的流動性過剩。這些過剩流動性形成了包括CPI、PPI以及大宗商品價格在內的物價總水平不斷上漲的現象。這也許是我國應對金融危機所必須付出的代價。因此,解決貨幣超量發行形成的流動性過剩型價格上漲,就是解決真正意義的通脹問題。否則,即便是豬肉價格上漲得到了抑制,可能還會出現糧價、油價、房價等等其他商品價格的輪番上漲。
在解決流動性過剩價格上漲方面,管理層應採取的政策主要有:
第一,央行應把貨幣政策視野從CPI擴至物價總水平,將包括資產價格在內的廣義價格指數作為貨幣政策關注的目標,貨幣政策調控也需要更多地關注資產供應和需求。
第二,進一步管好流動性應成為當前央行的工作重點。要把好流動性總閘門,引導貨幣信貸總量合理增長。根據經濟金融形勢和外匯流動的變化情況,綜合運用利率、存款準備金率和公開市場操作等價格和數量工具,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適度。日前,央行下發通知,調整存准金基數,擬將商業銀行的信用證保證金存款、保函保證金存款以及銀行承兌匯票保證金存款等三類保證金存款納入存款準備金的繳存範圍,這不失為一個流動性回收的好辦法。
第三,通過信貸政策對一部分流動性進行戰略引流和疏導,將其引導到實體經濟當中,引導到戰略性新興產業當中,引導到低碳經濟產業當中,引導到「三農」經濟當中,引導到中小企業發展當中,從而刺激這些領域的投資或新增產出渠道,加大該領域投資建設的力度,促進物質生產逐步遞增,以增加市場有效供給。這也一定會在抑制通脹方面產生很好的效果。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通貨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