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繪馬和神符

日本有兩大宗教,即神道教和佛教。前者是本土宗教,後者則從外面傳來。現在,兩者都很興隆,並有相互滲透之勢。佛教活動集中在寺廟,神道教活動則集中在神社。寺廟和神社供奉與祭拜的對象不同,但就我在東京、京都、鐮倉、奈良等城市所見,卻都有一個大致相似的景象:大堂前都設有一個或幾個像廣告牌那樣的木架。木架高約兩米,長約兩三米,上面整整齊齊地掛滿了淡黃色的木牌。木牌長約十五公分,寬約十公分,好像全國上下都有統一制定的規格。木牌上端串著一條紅繩,一排排整齊地繫在木架的橫樑上。日本友人說,這叫「繪馬」。

何謂「繪馬」?友人說,這兩個日文字,實在不好直譯,但察看一下就會明白其內涵。我於是隨手翻看,發現上面都寫著字,字都是祈願之詞。從祈願的內容判斷,書寫者或者說木牌的懸掛者,看來大多是青年人。有的祈願面試順利通過,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有的祈願得到上司的欣賞和重用,提級加薪;有的祈願找到理想的配偶,甚至指名道姓希望同某君或某小姐結合;有的祈願親人或朋友身體健康,永交好運;也有的祈願出遊安全,飛機千萬不要掉下來。無論祈願是什麼內容,看上去都很鄭重。這說明,祈願者都是真誠的,相信佛陀或神會有如願之回應。

看到這裡,我給「繪馬」找到一個譯法:祈願牌。友人頷首表示贊同。他說,這種祈願形式產生於公元8世紀的奈良時代。當時,祈願者總是帶著馬匹前往神社或寺廟。後來,不帶馬匹了,就在木板上繪製一匹。據說這就是「繪馬」的由來。再後來,人們不只在木牌上繪製馬匹,還可隨心所欲地繪製其他圖案,然後書寫上具體的祈願文字。這樣,木牌上的馬匹圖案就漸漸消失,但「繪馬」這一名稱卻流傳下來。

當然,祈願是要付費的。我看到,幾乎所有木架上都赫然掛著「奉納繪馬」的四字招牌,意思是說,挂「繪馬」需要先交錢。「繪馬」由設在寺廟或神社中的小店出售,一般每塊250日元,約合兩個半美元;個別地方也有賣500日元的。祈願者買一塊空白的牌子,在上面書寫上自己的祈願之詞,找個空檔繫在木架上即可。小店負責看護懸掛到木架上的「繪馬」,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才摘下來。你祈願,我收服務費,這也是寺廟和神社的一項合理合法的收入。

遊走的地方多了,我還發現,不少神社裡還設有另外一種木架,上面懸掛的不是「繪馬」,而是無數雪白的小紙條。紙條好像也有統一的規格,大多長25厘米,寬6.5厘米。這又該是何物呢?木架上沒有任何標誌。我向在場的日本人打聽,他們用漢字寫下「佔神符」三個字。我於是明白,這是一種供占卜用的神符。後來,我發現,有的地方稱其為護身符,或護符。

原來,日本人到廟堂朝拜時喜歡求籤問卜,預知自己的命運,以期得到神祐。但是,他們的卜簽與我們不同,製作不是用竹子,而是用雪白的紙張。神道教認為,任何東西,凡帶色彩者都不潔淨,唯白色是神儀的象徵,是人與神之間的「聯繫色」。因此,向神求籤問卜,必須通過白色的東西。

我將一排排雪白的紙條翻看,發現卜簽不像中國那樣品目繁多,而只分吉凶兩種。每種則分為大、中、末三檔。無論吉簽還是凶簽,上方都印有俳句或和歌一首,內容大多是警策之詞。在俳句或和歌下面,則是「運勢」(運氣)欄,就交友、戀愛、婚姻、生育、疾病、考試、就業、旅行、遷居等事項做出具體描繪和建言。拿到吉簽者,一般都把卜簽帶走,寓意是「吉祥伴我走」;拿到凶簽者,一般都把卜簽留下,並牢牢地繫在木架上,意思是「把凶兆永遠甩開」,以求逢凶化吉。這體現了許多日本人「有利則信,無利就不信」的信仰原則。我隨手從木架上所系的幾千個卜簽中抽出十幾個,發現果然大多是凶簽。難怪一般人都把繫在木架上的卜簽稱為「晦氣條」。

卜簽有自取和專賣兩種。在鐮倉的一個神社,神廟的一側掛著一個很大的白色招牌,上書「佔神符納所」,意即「取卜簽交錢處」。招牌下面放著一個大鐵盒,裡面裝有很多卜簽。卜簽可以自取,取後自行把錢鈔放進鐵盒旁邊的木箱中。而其他很多神廟的卜簽,則是由修建得異常精緻的一個個小商亭專賣。一張卜簽一般是150日元。這是神廟獲取捐助的一種辦法。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