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極難分辨 中國致癌化學醬油攻陷香港(組圖)

 2011-08-10 03:0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化學豉油(醬油)呈棕黑色,氣味略為刺鼻,但口感與真正豉油相近。 

中國黑心食品氾濫成災!繼「頭髮豉油」後,業內人士透露,中國無良奸商最近研發了用化合物勾兌「化學豉油」,且已在市面出售;有食家亦指曾在本港食肆嘗過味道與化學豉油相似的豉油,憂慮化學豉油已流入香港。

本報記者近日獲得化學豉油的獨門配方,成功利用配方所列的七種化合物和調味料,溝出全無黃豆成分的化學豉油,發現化學豉油的口感和質感,與真豉油很相似,真假難辨。學者警告,化學豉油所用的化合物會釋出多種致癌物,包括可令男士患上睪丸癌,長期食用患癌風險極高。

當你以為豉油都是以黃豆發酵製成,那便大錯特錯。在黑心食品發達的年代,只要將沙糖、精鹽、味精、酵母抽取物、水解植物蛋白質、肌苷酸及鳥苷酸,這七種調味料及化合物混合一起,就可製作出「化學豉油」。

味道吸引 具「黏口」效果

記者日前從特別渠道取得化學豉油的獨門配方及原材料,交給城市大學生物化學系副教授林漢華進行實驗。雖然配方沒有列明準確的份量,但林將上述材料混合後,果然製造出呈棕黑色的醬油,室內更瀰漫陣陣豉油的香氣。林與記者試味後,均驚嘆化學豉油不但味道吸引,更有真豉油的「黏口」感覺,只是湊近聞略有刺鼻的氣味。

對化學豉油的配方,林逐一拆解。林表示,除了甜、酸、苦、辣、咸五種味道外,日本人更在海帶中發現「鮮」味,從而提煉出化學調味劑味精(MSG),因此要為化學豉油「增鮮」,味精是必備成分,「用黃豆生晒的豉油,都會內藏天然嘅味精成分。」

除了味精外,化合物肌苷酸及鳥苷酸(I+G)亦可帶出鮮味。這兩種於肉類提煉出來的化合物,只需小量就能帶出食物鮮味,素有「超級味精」的稱號。至於鹽分可製造出豉油的咸味,糖分除了帶出甜味外,更能帶給食者的膨鬆感,即豉油的「黏口」感覺。

林表示,若只是將味精、鹽、糖加水混合成豉油,製成品會「水汪汪」,欠缺天然豉油的濃郁質感,故此這配方特別加入水解植物蛋白質及酵母抽取物,令化學豉油變濃。他說,酵母是生長得很快的細菌,在良好環境下培育出來的酵母可供食用,而酵母亦具味精成分,既可增加鮮味,更因帶有黏性可增加假豉油的質感。

冇豆味 一般市民難分辨

不過,林強調,化學豉油雖然能造出真豉油的口感,但配方中的水解植物蛋白質有機會為致癌物。過去曾有發現若以鹽酸製造水解過程,會釋出致癌物,包括三氯丙二醇(3-MCPD)及1,3二氯丙醇(1,3-DCP)。「1,3二氯丙醇真系會致癌!」林指,世界衛生組織沒有列出此化合物的建議攝取量,因該物質對人有害,不可被人類攝取;而三氯丙二醇是另一種具爭議性的物質,可令男士患上睪丸癌。

記者將化學豉油交給名廚周中試味,他品嚐後謂,化學豉油的質感和真的十分相近,只是沒有豆味。他更指,曾在本港嘗過同樣的味道,「一般人都是試豉油夠不夠咸,不會留意有無豆味。」

周中直言,若用化學豉油入饌,普通市民一定無法分辨。


中國黑心工場用沖廁水加入化學添加劑製造豉油。


中國食肆被揭發用坑渠油,令人嘩然。

来源:香港東方日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