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講堂】持仁守節——談伯夷叔齊(下)
——中華五千傳統文化大系列之點睛傳統(8)
六、反思「孤竹」文化的意義
其實按說,在改朝換代之時,那些先朝仁德之士棟樑之材不會不明白,社會巨變乃屬必然,但是他們還是死了。很多深受儒家文化熏染的仁人學者總是不同尋常,他們總要在歷經朝代變遷之後表現出長久的文化韌性,長久以來的儒家理念或者更確切一點的叫做深受那個朝代所影響的為人與治國等理念早已溶在自己的骨子裡、血液中,無法分開,「文化」化成了生命,當心中的「文化」發生危機或者發生改變的時候,只有靠生命來擁抱文化了,別無他途。就像現在很多大陸同胞,特別是有的正直忠正的知識份子都深知中共禍國之慘,殃民之深。但是要讓他們退出中共的黨、團、隊。他們卻說,中共是害人,可是如果沒有共黨國家會是怎樣?百姓會是怎樣?其實從根本上來說,他們也都覺得中共時期的邪黨文化氛圍不好,可是讓他們徹底拋棄邪惡的黨文化極其思維方式,他們卻覺得心裏發空。而且人們總有一種懷舊的情結,不願意從新審視自己的生命和心裏定位。
其實,中共建政多少年?中華神傳文化有多少年?而且中共的黨文化完全是德國人所創,從俄國的「泊來品」(外來的意思),怎麼能跟五千年歷史的文化與底蘊相比呢?就像一個人,出生不久就被一隻狼叼走,備受欺凌。後來別人把他送回親生父母的懷抱裡,他也知道在狼身邊的日子不好,可是他總是懷念在狼身邊的日子。正如一位當代歷史學者辛灝年說過的話:「狼奶沒有吐淨。」
其實道理都是一樣的。我們在表面上,在心裏上,在文化上絕不能繼續認賊作父了,對邪惡的任何放縱和認可都是對道義與良知的褻瀆,都是屈節呀!
話不遠說。我想那些前朝儒者也不會覺得先前的王朝會有何好處。就像伯夷和叔齊一樣,因為覺得紂王的殘暴才投奔周文王。一個執政者的殘暴,對於百姓的肆意蹂躪,對於神靈的褻瀆(如紂王題詩褻瀆女媧娘娘,剖比干的心,讓妲己霍亂朝政,置酒池設肉林,殘民以逞。)這樣的執政者是必須被清除掉的。這樣如果不被清除,那怎能體現上天的公平呢?體現神的力量呢?
而且作為人間這一層次來說,就是兵爭天下,王者治國,勝者為英雄。這是神給人留的狀態。無論人承認也好不承認也好,願意也好不願意也好這是必須遵從的理呀。只是對於「戰爭」來說有的是仁者之戰,有的卻是過於血腥罷了。
我想這些對於儒者都明白。但是他們為什麼還作出「叩馬諫伐」或者以身殉前朝呢?這也是這麼多年我一直沒有想明白的地方。今天我想明白了:因為,作為「臣子」這個角色當中,必須要演繹和詮釋「忠」和「節」還有「仁」等內涵。作為君王這個角色來說,必須演繹「禮」「仁」等內涵。正如前面文天祥所說的:「人臣自盡其心。」這是神安排這些個人間角色的根本目地。那麼不同的人就有不用的演繹法。有演繹的好的,順應天意與民心,那麼就會國家繁榮昌盛,自己飛黃騰達。如果演繹不好,就是苛政奸詐,視神通過人規定的倫理綱常如無物,視神的子民如草芥。那這樣國家將衰微,甚至覆亡,個人將被人們唾棄,永遠的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之上。
那麼作為一個朝代文化的一種象徵也好載體也罷,在改朝換代之時,出現的那種心裏掙扎,也是難免的。其實他們不是維護哪個執政者、不是維護先朝的本身,而是維護那種君王也好朝代也好,是那種角色。打個比方,很多人喜歡孫悟空,至於說誰演的不是很看重。其實說白了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在朝代更替的時候,會出現很多前朝的大儒用生命來祭奠的持貞守節的事情。
就拿王國維之死來說,現代學者陳寅恪先生有一種說法我看了很是受益:「王國維先生並不死於政治鬥爭、人事糾葛,或僅僅為清廷盡忠,而是死於一種文化:凡一種文化值衰落之時,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現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則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達極深之度,殆非出於自殺無以求一己之心安而義盡也。」(《王觀堂先生輓詞並序》)
那麼作為被孔子推崇備至的伯夷和叔齊的義舉對我們中華神傳文化的深遠影響,特別是對儒家文化形成的影響有哪些?
第一,「仁」。伯夷、叔齊兄弟讓國,充分體現了「仁」的道德標準。孔子也讚揚他們「求仁得仁」。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和最高道德標準也是「仁」。第二,「義」。讓國,首先就是「義」字當先的,行為是無比高尚的。第三,「禮」。伯夷、叔齊「恥食周粟」,寧死全仁,用孔子的話就是「不降其志,不辱其身」。這就是儒家提倡的「禮」。第四,「孝」。伯夷以父命為尊,寧可不作君王,也不違背父親的遺願,這就是「孝」。兄弟讓國,體現的是「悌」。不難看出,孔子儒家思想的主要精髓,都能從伯夷、叔齊的思想行為中找到源頭。從這些佐證,完全可以看出,伯夷叔齊的思想行為是孔子儒家思想形成的基礎之一,孔子儒家思想被稱為是東方世界的道德源泉。而伯夷叔齊的思想行為,也就是名副其實的東方德源。
伯夷和叔齊在三千年之前的義舉,早已化作忠貞,仁孝的象徵,深深的影響著後世的子民,給後世留下了一份難得精神財富。我們在回溯神傳文化的時候,經常情不自禁的回味他們二位所給我們留下的那份無私與坦蕩的心懷,而這一切都必然的一代代被後世子孫所承載下去,化作民族生存的基石!因為只有遵從「仁」「義」「禮」、「孝」等等內涵的民族才會有生存的位置和空間。別忘了,人是神造的,人有人的生存狀態和標準,個人如是,民族如是,國家亦如是!(完)
點擊與作者交流
- 關鍵字搜索:
-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