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冤千年的秦始皇
秦始皇為什麼會留下千古罵名?
很多人罵秦始皇殘暴,罵秦國虎狼之國,只是跟風而已,他們並不瞭解秦始皇,並不瞭解那段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燦爛的時代。
秦孝公在即位第二年頒布求賢令,以振興秦國,「恢復穆公霸業」。商鞅隨即入秦,經過幾次試探,商鞅說服秦孝公開始在秦國開始變法,使秦國迅速崛起。商鞅雖然最後被車裂,但他的變法並沒有廢止,秦國很快超過東方六國,成為第一強國,並開始了統一天下的征途。
從秦孝公變法開始,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依然堅持變法,並同時攻打山東六國,削弱其力量,特別是秦昭襄王,其在位時,任用白起為將,範雎為相,極大地削弱了山東六國,長平之戰秦國坑殺趙國四十萬戰俘,徹底動搖了趙國的根基,為後來的統一之戰,打下了堅實基礎。
正是在祖輩們豐富的遺產的基礎上,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終於在公元前221年統一中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秦朝。為了有效地管理國家,也為了替子孫萬代奠定基業,秦始皇吸取了戰國時期設置官職的具體經驗,建立了一套相當完整的中央集權制度和政權機構。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採納李斯的建議,廢除分封制,改行郡縣制。地方行政機構分郡、縣兩級。郡縣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郡設守、尉、監(監御史)。郡守掌治其郡。郡尉輔佐郡守,並典兵事。郡監司監察。秦始皇把全國分成三十六郡,以後又陸續增設至四十一郡。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有左右二員,掌政事。太尉掌軍事,不常置。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貳,掌圖籍秘書,監察百官。秦王朝建立的這套中央集權機構的政權機構,以後一直被歷代王朝所仿效。其中漢代的「三公九卿」,基本上是照搬秦制。另外,秦始皇還統一度量衡,使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經濟、文化的發展。
北筑長城,這可能是秦始皇「殘暴」的證據了。修建長城,是為了保護北部邊境人民的生命財產的安全,其目的也是為了減少人民的負擔;由於匈奴是遊牧民族,其騎兵活動範圍很大,沒有長城的話,要很多軍隊來防守,這會給人民增加很大的負擔。秦始皇修長城不是他開創的,他只是把原來秦國、趙國和燕國北邊原有的長城連接起來,而史書上卻把修長城造成的苦難全歸罪於秦始皇,這是不符合事實的。原來各國之間都有一些長城,但北方的長城不完整;統一後他下令把原來國之間的長城拆除,再把原來秦、趙、燕三國北邊的長城連接起來,以防止北方匈奴的南侵。給我們留下了一條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
秦朝滅亡得太快了,以至於沒有留下歌功頌德的人
陳勝吳廣起義,拉開了秦朝滅亡的大幕,曾經橫掃六國的「虎狼之師」,面對農民起義軍節節敗退。公元前207年,劉邦攻入咸陽,秦王子嬰捧著傳國玉璽投降,秦朝滅亡。秦朝滅亡之後,繼承它的漢朝面對著一個問題,怎樣評價秦朝,怎樣評價秦始皇,這關係到漢朝的合法性以及將來的統治問題。
漢景帝時,有一天,轅固和黃生在漢景帝劉啟面前爭論一個問題。黃生說:商湯和周武王當上天子,並不是受命於天,而是弒君。轅固說:湯、武得天下是民心所向,當然是順應天意。黃生說:桀、紂雖然壞,但是他們是天子。湯、武再賢能也只是臣子。臣子不匡正天子的過失,卻殺掉天子取而代之,不算是弒君嗎?黃生完全按照忠君的理論來辯駁,按理說轅固該無話可說了,不成想轅固卻說:照你這麼說,高祖劉邦取代秦王做了天子,是大逆不道了?這個問題讓在旁邊看熱鬧的漢景帝劉啟實在狼狽,站在轅固那邊兒,等於承認造反有理,這天下還不亂套?站在黃生那邊兒,等於承認高祖劉邦是反賊,大漢王朝就成了非法組織。漢景帝劉啟只好打哈哈,說:「食肉毋食馬肝,未為不知味也;言學者毋言湯武受命,不為愚。」避開湯、武受命的問題,其實是禁止討論。
後來,漢朝統治者為了確立漢朝的合法性,大肆宣揚秦朝的「暴政」,其實漢朝建立初期,完全是秦朝的那一套,沒有更改,直到漢武帝。宣揚秦始皇殘暴不仁,如「焚書坑儒」、大建阿房宮、長城、驪山墓等等。但從後來考古看來,「焚書」是有,但是所焚的書咸陽宮裡都有備份,真正的「焚書」是項羽,咸陽宮三天不滅的大火,將中國歷史、文化徹底割裂了,「坑儒」卻不見得,《史記》中只有殺術士,但到漢朝就變成「坑儒」了,而且是在漢武帝以後,阿房宮經考古發掘,沒有建成,只有一個地基。這樣的還有很多,可見歷史是由人書寫的,其中夾雜著很多作者的喜怒哀樂,以及統治者的意志。秦始皇雖然有大功,卻得不到應有的評價,只因為後世的統治者和文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對他的大肆攻擊,後人讀書也自然就接受了這些理論。我們讀書也就要仔細甄別了,孟子說過:「盡信書,不如無書。」讀書時應該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書本。
如果讀什麼書時,都照搬課本上的東西,不懂得靈活變通,還不如不讀書。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秦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