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南市民莊先生跟家人爬大珠山時發現一處建築遺址,這處遺址看上去歷經滄桑,應該有些年頭了,於是聯繫早報記者希望找專家鑑定一下。昨天經膠南市文物專家鑑定,這處遺址為元代龍潭寺遺址,距今已經700年左右了。
爬山發現古建築遺址
據莊先生介紹,前天是五一假期,他和妻子兒子去爬膠南市濱海街道東山張村東面的大珠山,那裡人跡罕至山路崎嶇,
一家三口一個多小時爬了很遠,再往前就沒有山路了。莊先生的兒子四處張望,忽然發現前面山腰處有一棟房子,一家三口趕緊湊上去查看,感覺這棟房子造型奇特,應該有些年頭了,像是一處古建築,於是撥打早報記者電話,希望讓專家來解讀一下。
經鑑定為元代寺廟
記者昨天上午跟莊先生等人一起趕到遺址現場,只見在群山環抱的一個山谷裡,有大片鬱鬱蔥蔥的樹林,其中多數是栗子樹,還有野杏樹和梨樹。綠樹掩映下,幾間歷經滄桑的石屋出現在眼前。記者注意到,這處石屋寬約4米,長約10米,高約5米,全部由花崗岩石塊砌成。文物專家現場鑑定後認為,這處遺址應為元代龍潭寺遺址,距今已經700年左右了。「據史料記載,龍潭寺因靠近黑龍潭而得名。建於元代,有正殿3間,僧舍2間,史載在明清時期最為鼎盛,聲名遠播,常有善男信女不辭勞苦進山上香。」文物專家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龍潭寺遭到了破壞。
僧人生活自給自足
「保留下來的這處石屋是寺廟正殿,整個寺院遺址大約佔地30多畝,在正殿前面的山坡上,用石頭壘坡的大大小小平整的十幾塊梯田已經荒蕪。」文物專家說,可能是由於山路太遠崎嶇難行,僧人自己在山中種植糧食蔬菜,在梯田的周圍,隨地勢用一些天然的巨石,彫琢成石臼,石碓,以及石碾,糧食的加工也在山中完成,使他們基本可以過上自給自足的生活。記者看到,其中最大一個石碾直徑近兩米。
建殿全靠肩挑手扛
「殿前的建築構件,目前僅剩下6個石質柱礎了,但依然能體現出當年在設計上的用心和大氣。」文物專家說,這裡的道路也是用大石板鋪成,屋檐的四角,砌有2米多長的祥雲形狀石條,更使大殿增加了恢弘的氣勢,在當時沒有起重設備也沒有道路可以供車輛行駛,全靠肩挑手扛,也見證了當時建設的難度。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膠南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