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野蠻漁捕 長江5生物難逃厄運

 2011-04-12 22:3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大陸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文宣表示,近10餘年來,白鱀豚、白鱘、(魚宗)魚、擬尖頭(魚白)及鰣魚等5種珍稀動物可能已滅絕,野蠻漁捕是這些生物消失的主因。

曹文宣說,大陸獨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動物白鱀豚(白鰭豚)已被確定功能性滅絕,白鱘、(魚宗)魚、擬尖頭(魚白)、鰣魚等4種長江珍稀魚類則多年未被發現。

曹文宣告訴新華社說,在人類活動干預日益頻繁的情況下,這些動物長達10幾年未被發現,極有可能已消失。

至於生物消失的原因,野蠻漁捕被認為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曹文宣表示,1950、1960年代,大陸密集發生白鱀豚非正常死亡,其中45%是被滾鉤傷害,其次是輪船螺旋槳。

他說,由於這種水生哺乳動物僅依靠聲納辨別方向和環境,因此常被密集的漁具捕殺或傷害;「一旦出現較嚴重的外傷,得不到醫治,死亡率很高。」

在20世紀最後20年,電捕大肆出現,白鱀豚難逃厄運。數據顯示,1984年至1995年,白鱀豚從400頭減少到不足100頭。

在中國科學院水生物研究所白鱀豚館生活了21年的白鱀豚「淇淇」,2002年7月自然死亡,至此白鱀豚被科學家認定為「功能性滅絕」。

中科院水生物研究所淡水魚類研究專家劉煥章說,功能性滅絕即數量極稀少或者沒有,代表牠已失去在生態系統中的功能作用。

曹文宣表示,在食物減少、水流環境改變、濫捕濫撈等情況下,白鱘、(魚宗)魚、擬尖頭(魚白)及鰣魚已10多年未被發現過。

他認為,這些水生動物的消失具有很深刻的影響。生物多樣性的破壞,不僅會讓我們的後代再也看不到這些動物,還會影響種質資源的優化。

来源:中央社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