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97.5%人確認身邊存在形象工程

【看中國訊】某網友最近搜索「亞洲最大噴泉」,發現我國竟有7座城市的噴泉號稱「第一」,其中幾城還嚴重缺水

一個貧困縣斥資數百萬元建「山寨世博中國館」、「山寨悉尼歌劇院」;年財政收入不到2億元的國家級重點扶貧縣計畫一年內完成20多億元的市政工程建設……如今,一些地方政府大搞「形象工程」,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上週,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新浪網,對1620人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97.5%的人表示自己身邊存在形象工程,其中50.0%的人表示「很多」。

97.5%的人表示自己身邊存在形象工程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江蘇電視臺職員稱,90年代來到南京工作,他的第一印象是道路兩旁許多高大的梧桐樹,但現在城市的街道、房子越來越新,樹木卻越來越少。

他表示,一些城市的「古董」,要麼因經濟發展而被無情拋棄,要麼被舊款翻新,成為被利用的「面子」。他認為:這不是城市的改建,而是對城市的洗劫。有些「古董」,才是一個城市真正的形象和元氣。

北京市某高校學生小劉最近上網搜索「亞洲最大噴泉」時發現,中國竟有7座城市的噴泉號稱第一,其中幾座城市還嚴重缺水,比如:西安的音樂噴泉,總投資5億元;洛陽的噴泉號稱有世界上最長的369米數控跑泉。小劉說,城市噴泉確實讓市民賞心悅目,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建造。但這種以創「記錄」為榮的觀念,是否造成巨大浪費?

《中青報》報導指,60.6%的人認為造成當前形象工程越來越多的原因是「社會瀰漫的形式主義風氣使然」,73.0%的人認為歸因於「對形象工程的問責和懲處機制有待完善。」

北京大學著名公共管理學者趙成根指「形象工程的出現,主要源於部分地方官員的好大喜功,總想幹出一些大事兒,但由於視野較窄,作出了一些錯誤決策。」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喬新生教授說,不少形象工程之所以出現在貧困地區,因為當地官員希望通過建設大型工程引起社會注意。喬新生認為,「政府應該把普通百姓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狀態,作為城市形象的主體,普通百姓才是城市形象最好的代言人。」

94.3%的人感覺身邊的浪費現象普遍

此外,《中青報》還報導,民意中國網和搜狐新聞中心通過對2707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4.3%的人感覺身邊的浪費現象普遍,其中47.5%的人表示「非常普遍」,73.6%的人坦言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浪費行為。

曾有網帖曝:江蘇有「天價煙局長」周久耕,山東驚現「天價餐局長」孟慶秀,並附有一張消費帳單明細的照片山東糧食局「天價餐」,12人一頓飯吃掉1.48萬元;周久耕抽1500元一條的「九五之尊」,戴價值約10萬元的「江詩丹唐」手錶。

知情人士表示,科級以上幹部抽這種菸很普遍。紀檢委接待員表示,偶爾抽一包「九五至尊」香菸,嚐嚐鮮有何不可?有網友說:國家統計每年的公費吃喝6000億,真實資料自己幻想去,這點公款消費算得了什麼?

節約網創始人、吉林省社會科學院經濟所研究員李曉群指出,當前社會各個領域的浪費現象都十分驚人,從普通民眾的奢靡型浪費,到部分地方政府的形式主義浪費和決策型浪費,不少城市的建築壽命只有30年,一種極大的決策型浪費。全中國的600多個城市中,竟有183個城市提出要建「國際化大都市」,「又不知有多少房屋要被拆,多少資源要被浪費?」

李曉群說,至於個人,如果說他浪費他很可能若無其事,因為許多人標榜浪費氣派、大方、不小家子氣等,不以為恥,反引以為榮。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孫鳳則認為,通過浪費體現「面子」達到炫耀的目的,炫耀消費的產生,源於人類的競爭本能,人們為了彰顯自己的競爭能力和優勢,往往通過財富的炫耀來實現,才會浪費氾濫。她認為,中國應借鑒歐美國家近年風行的新消費觀念——消費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給別人看。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