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政府權力大到擁有全國所有土地,其權力已經不可限制
儘管改革開放30年以來,中國經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改革伊始中國試圖迴避的問題,即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轉型,已經越來越尖銳,沒有迴避的餘地。憲政是中國繞不開的問題。
2月21日,在財新經濟學家圓桌對話——「轉型之鑒」上,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教授許成鋼提出,過去中國試圖在不觸動現有體制的條件下,以通融方法逐步改變中國經濟,並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但是,現在這種做法已經走到盡頭。」
許成鋼進一步解釋,無處不在的政府權力使得許多基本問題無法通過通融的辦法解決。「在沒有基本的體制轉型情況下,政府力量不會自行削弱。」許成鋼說。
從歷史經驗來看,憲政的前提是土地私有化。許成鋼認為,英國和美國之所以爆發產業革命,一個基本的體制條件是,有相對平等的土地私有制和法律對土地私有制的嚴格保護。
其他國家和地區也有類似的經驗。例如,韓國、日本和臺灣,上世紀中葉均經歷了快速穩定增長,其基本的特徵是二戰之後推行土地改革。土地給予農民,法律予以嚴格保護,從而使得這些國家和地區經歷了長期、平穩的經濟發展和政治穩定。
中國經濟改革也起源於土地改革。「土地承包制是靜悄悄的沒有說出來的私有化,是一個不完全的私有化。」許成鋼表示,這種私有化對農民土地產權沒有法律上完整的保護,農民只有土地使用權,沒有土地所有權。所以,「當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當有人發現土地有價值的時候,就有各種理由,並在法律幫助下,剝奪農民土地。」
目前,中國經濟已經從工業化為主,變為以城市化為主的發展階段。許成鋼認為,這個時期,土地問題成為中心問題,「中國無可迴避」。他指出,當一個政府權力大到擁有全國所有土地的時候,這個政府權力已經達到不可限的程度,「憲政就做不到了。」
現行中國的法律規定,農用土地轉為非農用,必須先國有化,這就給了各級政府土地壟斷權。
許成鋼分析稱,中國大量社會經濟問題都起源於國家對土地的壟斷權,包括剝奪農民權力導致社會經濟嚴重的不平等、包括政府壟斷嚴重扭曲了土地供給,扭曲了房地產市場、導致高房價,還包括強制拆遷和以土地為核心的腐敗。「這些是影響中國社會穩定的基本因素。」 許成鋼說。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許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