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兒童醫院掛號排隊的長龍蜿蜒至院外。
看病似打仗、掛號如春運、輸液像是流水線……這是京城兩大兒科醫院看病的真實寫照。
作為全國優勢兒科資源較集中的兩家醫院,兒童醫院和兒研所的門診量已經超出預計承載能力的一倍多。多家醫院的兒科也均已過勞,處於超負荷運轉的狀態。
家長喊難,掛號難、住院難、看專家難;醫生也喊難,不停加號、24小時門急診、雙休日也要連軸轉,但仍有看不完的病人。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幾家醫院的兒科如此負重不堪?在醫療機構百舸爭流的局面下,多數醫院的兒科為何卻又急流勇退、日益萎縮?兒童的看病權利是否將得到保障?
專題動機
再苦不能苦孩子,這是普天之下再明晰不過的共識。但在衛生服務領域,兒童醫療正陷入尷尬苦境——優質兒童醫療資源極度匱乏,無數家庭心急如焚卻無號可挂無醫可求。
此種局面,概因北京醫療資源失衡的積弊,也因醫院重醫療輕保健的現實慣性,同時還有衛生部門監督乏力,醫療機構未盡公共之義。
本報今起連續推出「兒科有疾——北京兒童醫療困局探因」專題報導,全方位呈現目前北京兒童醫療面臨的嚴峻現實,調查、揭示其歷史及現實成因,並尋求解決之道。
問題
過勞症候一
門診人次超標逾一倍
「什麼?上午的專家號都沒了,這剛幾點啊」「這專家號也太少了吧」,上週五早晨7點半,兒童醫院內分泌科和泌尿外科的專家號就全部告罄,一時間,抱怨聲四起,眾多前來掛號的家長只得垂頭喪氣地離開,盤算著改天早點來排隊。
8歲的笑笑已經是第二次從洛陽來北京看病了,她患了脊柱側彎,上個月,為了能掛到專家號,她愣是跟爸爸媽媽在醫院連睡了3天地鋪,這次來是為了住院做手術。嘗到了看病難的苦頭,笑笑爸爸特地帶來兩個親戚當幫手,「掛號、排隊、交費手續太複雜了,4個大人明確分工,才能保證孩子順利看病」。
與笑笑一樣,每天還有無數從全國各地慕名來到兒童醫院看病的患兒和家長,多則七八千,少則四五千。院方統計數字顯示,其日均就診人次中,70%是外地患兒。
排隊掛號的家長從醫院門診大廳一直排到了二環路邊,近百米長的隊伍蜿蜒了幾道彎。每年夏季是兒童醫院的就診高峰。為了防止踩踏等事故,每天早晨,門診大廳內外都有40多名保安專門維持秩序。
兒童醫院副院長張建表示,目前,原本設計日接診4000患兒的門診樓,每天都有7000多患病的孩子來看病,最高峰時超過一萬人次。
與此同時,北京另一大兒科醫院——首都兒科研究所「日子也不好過」,去年全年累計接診人次近170萬。2003年時,這個數字僅為80萬,10年內翻了一番,而且正以每年10%的速度遞增。
過勞症候二
患兒雲集急診變慢診
「孩子燒一直不退,但都快3個小時了,還沒輪上打針,我能不急嗎?」來自河北邯鄲的顧先生在首都兒研所內,經歷了排隊、看病、等待的近3個小時後,孩子還是沒能輸上液,他這一聲怒吼把正在哭鬧的孩子們都嚇得噤了聲。
顧先生的急診變慢診的情況是京城幾大醫院兒科的縮影。除兒童醫院、兒研所兩所專科醫院外,友誼醫院、北大婦產醫院、協和醫院等綜合醫院的兒科也處於人滿為患的狀態。就夜間急診而言,僅一般腹瀉、發燒等常見病的患兒,從排隊掛號到看到專家,這些醫院的平均耗時約兩個小時左右,在顧先生在內的眾多家長們看來,兒童急診「一點都不急」。
嚴重超標的就診人次不僅造成了看病難、掛號難,而且尋得一張床位更是難上加難。
兒童醫院的1000張床位全年處於飽和狀態,每天仍有從全國各地趕來的患兒亟待入院治療。兒童醫院負責人表示,在秋冬流感高發期,醫院每日8000的就診人群中,約有4000左右是看呼吸科的患兒,因兒童病情變化比較快,為方便救治,需要入院治療的病情較重的患兒數量約在400人次左右,但因呼吸科僅有一個34張床位的病區,醫院只得通過「內部擴容」和「請求外援」的方式,增加病床數量,「即使這樣,全院多個科室和急救中心、新生兒病房都動員起來,增加的床位也不過百兒八十張」。
這意味著,4名需要入院治療的肺炎患兒中,僅有一人能順利入院。
過勞症候三
常見病患者舍近求遠
上週五上午9點半,兒童醫院急救中心的二樓輸液室,大大小小的患兒在家長的懷裡排隊等候打點滴,電子提示器上顯示已叫到213號。見6個輸液室已全部滿員,家長和患兒們只得「鳩佔鵲巢」坐在輸液候診區內,連擺放著「禁止輸液」標牌的過道上,或坐或站的也全是輸液的病人。
在經歷了早晨6點至8點的掛號高峰後,此時,醫院又迎來了每天的第二個就診高峰——輸液高峰。護理人員平均每天要給2500名患兒輸液,超出規定的1000人次的1.5倍。
記者從兒研所、友誼醫院兒科等多家醫院獲悉,在其龐大的門診人群中,多數是感冒、發熱、腹瀉等常見病,這個比例佔到了近七成,而僅有三成左右是真正需要專家診斷的疑難雜症。「我們無權干涉患者的就醫權利,而且患兒的病情變化快,需要認真診治,但看腹瀉、發熱,大型綜合醫院的醫生們都沒有問題。」友誼醫院兒科主任崔紅表示,患兒的扎堆就診不僅會影響醫療資源的分布,而且可能造成院內感染。
過勞症候四
醫生疲於應付難專注
「因為不能拒絕任何患者的就醫權利,也無權進行分流和資源調控,只得不斷挖掘自身潛力,但人員的能動性已到了極限,每天都看100個患兒,哪個醫生也吃不消。」兒童醫院一位負責人說。
在友誼醫院,醫生們都要輪流值夜班,但門診、病房加上夜間急診,使得許多新手都感到吃不消,「不到兩年時間,3個大夫一個護士,都是第一胎胎停育,隨後流產,剛30歲的人,高血壓、心律不齊等很常見。」而在兒童醫院,有一年的體檢中,僅急診護士出現心律失常的就佔了一半。
兒研所相關負責人表示,兒童專科醫院就診人數增多,醫務人員不堪重負,疲於應對普通病人,必然對新技術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太少,這勢必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醫生就診的專注程度,也影響其提高業務水平。
友誼醫院兒科主任崔紅則表示,醫生們都發憷上夜班,工作熱情也受到影響,「如果不增加人員分擔壓力,光靠責任感和使命感支撐的話,談何可持續發展」。
探因
兒科成三級醫院「針頭線腦」
與兩大專科兒童醫院相比,部分綜合醫院的兒科門庭冷落。
市衛生局統計的103家設有兒科的二級以上醫療機構,1月20日共接診患兒22619人次,北京兒童醫院接診5947人次,兒研所接診4624人次,這兩家醫院的接診人次約佔兒科總接診人次的47%。
記者對北京多家三級綜合醫院兒科瞭解發現,多數綜合醫院兒科就診力量和條件參差不齊,大多隻設有兒內科,且多沒有兒科診療器械,未開設24小時急診,未開設兒科病房,診療病種有限制等。
如作為南城較大的三級醫院——博愛醫院,既無兒科病房,也無兒科門診;復興醫院僅有兩名兒科醫生,因此無法安排兒科急診,週日亦無門診;北京中醫醫院兒科急診只到晚上10點……
多家三級醫院均表示,其兒科發展難是由兒科特點決定的,相比於用藥量大的內科、可開展手術項目多樣化的外科、各類檢查科室,兒科不僅賺錢少,而且最易產生醫患糾紛,因此很多綜合醫院不願意發展兒科。「如果將內外科等比作賣彩電冰箱的,那麼兒科就是賣針頭線腦的,哪個醫院會放著利潤高的科室不扶持,而把錢投到不盈利的兒科啊。」某三級醫院相關負責人如此比喻。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北京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