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國食物銀行做義工的經歷(三)(圖)
食物銀行能夠幫助真正有需要的人們
我第一次跨進食物銀行的大門,正好上次見過的管事的在小桌前給人辦理登記手續,見我來了熱情相迎,領著我裡外轉了一圈,把我介紹給當天的所有義工,握手點頭之後,她就回去忙了。幾個義工都在忙著發放食物,我兩眼一抹黑,站在分發食品的屋子裡不知能幹點什麼,心說怎麼也沒有個「上崗培訓」之類的過程。後來得知,許多人都曾來試過當義工,能堅持下來的是少數,很多人被培訓好了可來了幾次就再也不見蹤影了,所以現在就採取了大浪淘沙自生自滅政策。
看了幾分鐘,有一個人問我要不要頂替她當「runner」,我琢磨著這活簡單,人家要啥咱給拿啥,咱手腳還算麻利,就點頭說好。不曾想,兩個多小時下來,被整慘了,差點吐血身亡。
不是有人整我,而是食物的名字太邪乎了,想不到竟然有那麼多老外食品我都不認識大名。比如,窗口的接待問領食物的人,你想要什麼樣的義大利麵條,她想了想說,給我一盒「Linguine」吧。
那是什麼東西?我拉長脖子仰著頭在義大利麵條那個貨架上來回巡視,這才發現義大利麵條(Pasta)各種寬度各種形狀的都有不同的名稱,我們一般就知道個統稱,spaghetti或者pasta,平時不買不吃,哪裡知道裡面有很多講究。
冷不丁聽到一個生詞,和東西對不上號,越急越找不到,人家在等著呢,窗口的人沒法子自己走過來拿起來給我看:Linguine原來是一種細麵條。第二個人說她要Ziti,我又蒙了。Ziti是管狀的,還有Tripolini那就是小花狀的,Angel Hair 是最細的麵條……
美國人吃的各種豆子名字和我們叫的也大不一樣。中國人一般是按照顏色分,美國人吃的豆子有的按顏色分,像黑豆,有的名字有點怪,比如kidney beans。雖說那種紅豆的顏色和形狀都和腎臟很相像,用內臟命名一種食物不是我們的文化,聽著就是怪怪的。罐頭裡還有按照和什麼東西一起燉的來命名,比如豬肉豆,那就是豬肉燉豆,我後來買過那種罐頭,裡面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豆,應該叫做肉湯燉豆才貼切。好像我們中國人不吃各種豆罐頭,有紅豆沙罐頭那是做甜點用的,不像美國人豆罐頭是大眾食品。
早餐麥片也是幾十種都不止的,不僅有正式名稱,還有俗稱,還有根據廠家叫的名字……我後來乾脆就把那些看著比較誘人的一個一個拿下來給他們看,他們一指,就要那個,也就省得我費神去找他們點的東西。有時他們還沒等說話,我已經拿了一樣在手上舉著,然後他們說我就要那個,經常有人開玩笑說我會讀心術。什麼讀心術,我專挑大包裝的名廠家的我家孩子愛吃的拿,他們想要也是自然的。
第一天做完義工回家,我倒到沙發上就昏睡過去了。人的疲勞很多時候主要來自於緊張和壓力,當然兩個半小時一刻不停地走動也是很耗體力的。
第二週又是這樣,累的回家就倒頭睡覺,把那天孩子約好要去看牙醫的事兒都給忘了。老公下班後看我的樣子,哭笑不得地說:「你至於嘛,做個義工累成這個樣子。」真是沒做不知道,一做就放倒。
後來做熟了之後,東西認得差不多了,裡外的規矩、「潛規則」都瞭解了,人就比較放鬆,就不覺得多辛苦了。
義工在這裡的待遇是每個人可以喝一瓶水,這個的確需要,窗口的人要不住嘴地講話,跑腿的人一直在來回跑,都是需要補充水分的活。有一次快結束的時候很清閑,領食物的人都走光了,幾個義工在隨便聊天。那天有種新出產的糖果上架,她們幾個就在議論不知道味道怎麼樣,因為誰都沒有吃過。管事的正在一旁點貨,聽了之後面無表情地走過來說,這種新產品我們是第一次進,不知道質量如何,你們打開一包嚐嚐吧,嘗完了把感想告訴我。那是唯一的一次,我在食物銀行裡吃了往外分發的食物。
隨著時間推移,我對美國食物材料有了充分的認識,看到一些東西從來沒有吃過,回頭就自己到超市買來嚐嚐,因為這份義工讓我對美國人的飲食有了深入細緻的瞭解,我家餐桌上老外食品也逐漸多了起來。
待續
- 關鍵字搜索:
-
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