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有多少種曆法,沒有人全部一一統計過。總之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曆法,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曆法。時代愈近,科學愈發達,測試手段愈先進,曆法就愈科學。中國從古到今使用過的曆法,就有一百多種。不過不管有多少種曆法,都可以把它們分別歸到以下三大系統中去:陽曆、陰曆、陰陽合歷。這是因為計算時間,要麼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週期為基礎,要麼以月亮繞地球公轉的週期為基礎,要麼把兩種週期加以調和。前者屬於陽曆系統,後者屬於陰曆系統,調和者則屬於陰陽合歷系統。
陽曆,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週期為計算的基礎的,要求曆法年同回歸年(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基本符合。它的要點是定一陽曆年為365日,機械地分為12個月,每月30日或31日(近代的公曆還有29或28日為一個月者,例如每年二月),這種「月」同月亮運轉週期毫不相干。但是回歸年的長度並不是365整日,而是365.242199日,即365日5時48分46秒余。陽曆年365日,比回歸年少了0.242199日。為了補足這個差數,所以曆法規定每4年中有一年再另加1日,為366日,叫閏年,實際是閏一日。即使這樣,同實際還有差距,因為0.242199日不等於1/4日,每4年閏1日又比回歸年多出約0.0078日。
這麼小的數字,一年兩年看不出什麼問題,如果過了100年,就會比回歸年多出約19個小時,400多年出生近75個小時,相當於3個整日多一點,所以陽曆曆法又補充規定每400年從100個閏日中減去3個閏日。這樣,400陽曆年閏97日,共得146097日,只比400回歸年的總長度146096.8796日多2小時53分22.5秒,這就大體上符合了。這種曆法的優點是地球上的季節固定,冬夏分明,便於人們安排生活,進行生產。缺點是曆法月同月亮的運轉規律毫無關係,月中之夜可以是天暗星明,兩月之交又往往滿月當空,對於沿海人民計算潮汐很不方便。我們今天使用的公曆,就是這種陽曆。
陰曆,是以月亮繞地球公轉的週期為計算的基礎的,要求曆法月同朔望月(月亮繞地球公轉一週)基本符合。朔望月的長度是29日12小時44分2.8秒,即29.530587日,兩個朔望月大約相當於地球自轉59週,所以陰曆規定每個月中一個大月30日,一個小月29日,12個月為一年,共354日。由於兩個逆望月比一大一小兩個陰曆月約長0.061日(大約88分鐘),一年要多出8個多小時,三年要多出26個多小時,即一日多一點。為了補足這個差距,所以規定每三年中有一年安排7個大月,5個小月。這樣,陰曆每三年19個大月17個小月,共1063日,同36個朔望月的1063.1008日,只相差約2小時25分9.1秒了。陰曆年同地球繞太陽公轉毫無關係。由於它的一年只有354日或355日,比回歸年短11日或10日多,所以陰曆的新年,有時是冰天雪地的寒冬,有時是烈日炎炎的盛夏。今天一些阿拉伯國家用的回歷,就是這種陰曆。
陰陽合歷,是調和太陽、地球、月亮的運轉週期的曆法。它既要求曆法月同朔望月基本相符,又要求曆法年同回歸年基本相符,是一種綜合陰、陽曆優點,調合陰、陽曆矛盾的曆法,所以叫陰陽合歷。我國古代的各種曆法和今天使用的農曆,都是這種陰陽合歷。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古今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