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未未與媒體人對話(視頻截圖)
【看中國記者甄貞綜合報導】2010年12月,艾未未在北京舉行的「八小時論壇」上與16位媒體工作者進行了對話,問答中,媒體人深入的剖析了官方箝制媒體的做法。(內容經編摘)
《東方企業家》出版人程益中:官方控制更嚴但被動
艾未未:「咱們能不能聊聊風口浪尖的事兒,這二十多年中新聞管制方面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今天來看。」
程益中:「我覺得從客觀呈現的新聞的狀態來講,好像是更寬鬆了,但這個狀態不是有關部門主動做出的一個安排,是被動改變的狀態。當局控制新聞的手法可以說更專業,更嚴厲,並且更有效,但是他們的主觀和客觀是背離的。」
艾未未:「這個客觀是由網際網路帶來的。你認為現在控制的狀態是可能控制嗎?還是基本無效的?」
程益中:「我覺得首先是科技的進步,第二個是公眾的智力在解放,受眾越來越需要接受真實的新聞,這個我覺得是非常重要的,公眾不像以前那樣容易被欺騙、矇蔽。」
「我經常也能見到一些人,跟他們探口風,從我瞭解的層面講,最高當局沒有一個明確的路線圖和時間表,他們總是很被動的,由一些技術層面的官僚決定,沒辦法了,比方說非典報導,他們的掩蓋打壓力度是非常大的,但是還是有像我們這些人通過各種方法,冷不丁的報上來,報了之後就掩不住了,掩不住就更被動。就像這次上海大火一樣,你不能把大家全部給抓起來全部關掉,不現實,這個時候就會逼著他們想以後碰到這類的事件該怎麼辦,他們總體上是沒有一攬子的計畫和方案的。」
雅虎中國總編助理楊磊:網際網路媒介「糾錯」成本低
艾未未:「上海大火你認為上海市政府會公布遇難名單嗎?」
楊磊:「一如既往的不會。」
艾未未:「一個媒體能夠在一個事件中做很具體的事情,是很了不起的。是一種類型的突破,還很安全,不是你們的觀點。你們只是問,會不會公布遇難名單。」
楊磊:「作為一種媒介,網際網路比平面媒體有這麼一點優勢,它(平面媒體)糾錯的成本是很高的。你可以放上去試,如果這麼一種方法是不行的,我們就拿下來。像是報紙印在紙上,如果監管部門說這個是個問題,那麼它就真的是個問題了。」
艾未未:「現在沒有部門通知你們說這樣是不行的?」
楊磊:「有通知說是要把互動、評論這部分關掉,沒說要把調查關掉。應該是還沒有注意到這些東西。」
《南方都市報》編輯喻塵:一個無形傘控制了你
艾未未:「現在這個愛滋病的感染者量是多大?」
喻塵:「中國政府承認的是,去年一百萬,今年好像量要比這個數字還要低了一點,因為有很多已經死掉了,當然了大量的是沒有統計進去的,那麼像河南早十年前死掉的,這個他是不統計的。」
主持人:「我過去在做頭版編輯的時候,就發現很多報導是自己砍掉的。」
喻塵:「不符合黨性的報導會砍掉,能夠完全的摸索這個黨到底在想什麼,它今天在想什麼明天在想什麼,這完全都不一樣了。它高興了就是沒有風險,不高興就有了風險,這個完全是取決於它,不取決於我們。感覺到一個無形傘,它控制了你。」
《南方週末》北京記者站張哲:歐巴馬採訪,官方指定問題
艾未未:「歐巴馬來的時候有沒有提到過‘人權’兩個字?」
張哲:「跟我們的採訪裡沒有,其他場合……」
艾未未:「那麼你們有沒有做這麼一個測試,就是從尼克鬆開始,然後這幾個總統,他們在來中國的境內會提到‘人權’的次數?這個肯定是中美關係、美國對於中國事務的看法上有很大的一個轉變的東西。」
張哲:「我本人沒有做過特殊統計,但我想,中美外交一個特別大的話題肯定是‘人權’,歐巴馬這次來的時候沒有提這兩個字,我覺得可能是在之前已經跟中國政府達成過相應的默契,我覺得他們在公開場合談什麼話題,不談什麼話題,應該是私下已經有溝通的。」
艾未未:「那麼為歐巴馬問題是你們編輯部內部的問題還是?」
張哲:「當然不是我們編輯部內部的問題,是被官方指定的。我們原來準備的問題被‘和諧’了。」
《21世紀經濟報導》深度調查高級記者陳曉瑩:上海大火政府希望越快蓋棺論定越好
艾未未:「上海大火做報導時有沒有談到補償的96萬是怎麼出來的?」
陳曉瑩:「當時問了一些關於資金的問題,先問的是賠償主體的問題,這個錢從哪裡來,到底是由靜安建總,還是下面的公司還是政府?當然這個政府沒有正面回答,但是我們後來從業主那邊瞭解到賠償主體是靜安建總。其實他們內部是已經定了的,就是靜安建總來賠啊。我覺得政府是希望快,快了呢,這個事情就可以蓋棺論定就過去了,覺得拖的越長可能引起的社會爭議會越大,這是政府的態度。」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艾未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