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共產黨掌握政權、操控人民的「遺忘術」(組圖)

歷史、遺忘和責任──共產黨的「遺忘術」

 2010-12-27 19:5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4
    小字

香港人常常問:中國大陸的貪污腐敗將來會不會拖累香港繁榮的現代化經濟?97年以後香港是否能繼續享受它已經習慣了的言論自由、出版自由、和結社自由?六四的坦克有沒可能開進香港來?中國共產黨發言人一直否認香港的將來會有問題,而且經常提醒香港人別忘了歷史,別忘了香港的「出身」。上一個世紀英國人在中國沿海地區大規模地販毒──賣鴉片──然後強迫中國政府簽不平等條約,要求特權,要求割讓領土,等等。

我個人完全贊成回顧歷史。西方國家在中國賣鴉片是極其醜陋的歷史事實。西方政府一直到現在還沒有為了鴉片的問題向中國百姓道過歉,也是一件醜陋的事實。但是我又覺得中國共產黨提出來要認真回顧歷史,也未免有點奇怪,甚至有點自相矛盾。


文革中的廣西

共產黨的「遺忘術」

十多年前,我住在中國,中國朋友跟我提到過共產黨的「遺忘術」。我起先不懂,懷疑自己的中文有毛病。甚麼叫「遺忘術」?遺忘是自然的過程,難道能有「人為的遺忘「嗎?

後來我明白了。有些事情中國官方不允許你提到,希望你忘記。

1987年,劉賓雁、方勵之和許良英提出來要舉辦一次回顧57年反右的大會,官方不允許。1988年西單民主牆的十週年,政府不許紀念。文化大革命開始的三十週年,結束的二十週年,有幾個中國刊物有膽子發一點回顧文革的文章,幾天後就被封掉。

解放軍大將軍遲浩田先生,也就是主使六四屠殺有直接責任的那位遲先生來到了美國。在華盛頓的一次演講中,他居然能說六四的屠殺沒有發生。他說解放軍頂多出於自衛推擠了幾個暴徒。但是關於屠殺只有兩個字:「沒有」。

中國政府在抹殺過去的同時,還常常勸人們要「向前看」。實際上「向前看」和「向後忘」有陰陽對稱的關係,是一個道理的兩面。過去雖然是鐵一般的事實,但是你別想它;將來雖然是飄在空中的,但是你最好天天想它。

這是所謂的「遺忘術」,聽起來有點笨拙,但實際上是相當有效的。要求改革的中國青年,常常這一代不知道上一代的經驗是甚麼。1956年百花齊放的時候,中國的熱情青年並不知道十幾年前王實味等人因為話太多而失去了頭顱的故事。1978年積極參加民主牆的青年,並不熟悉56年的經驗,參加89民運的青年也不太知道78的民主牆。現在的青年有多少還記得89呢?遲浩田先生說忘了也挺好。一代一代的中國青年奉獻了自己的青春,一代一代又忘了上一代的遭遇。


六四發生後遍地屍體

歷史是面鏡子

中共現在要求我們別忘了歷史,但很明顯,卻又要我們只記得一部分歷史。中國古人常常把歷史比做鏡子;司馬光資治通鑒的「通」字的含義,是希望他的鏡子能概括歷史的全面。關於只看自己喜歡的那一部分歷史的問題,中國詩人艾青1979年的詩句說得好:「自己長的不好看,不要埋怨鏡子」。

政客不希望照全面鏡子是普遍的問題,然而在利用「遺忘術」的方法上,很少人能夠達到中國共產黨的水平。1970年中國高層領導集體照相,但林彪反叛以後同一張相片裡就看不到林彪了。歷史變了。粉碎四人幫以後,還是那張相片,可是卻少了江青。歷史又變了。洗相片的同志自然得花點時間;但是管博物館的、寫歷史書的人,當然要更忙得多。鄧小平兩次挨批兩次「平反」,歷史鏡子裡的形象一閃一閃地消失又再現。

要是歷史能變得這麼靈活,甚麼是永恆的呢?當然,保護當權者的利益是永恆的原則。每次修改歷史都是為了政客目前的方便。


曾經一時洪洪烈烈的批林批孔運動

由批孔到尊孔

最近中國政府很看重孔子,恢復了孔子故居,辦了一個孔子研究會,似乎要鼓勵中國人認同古老的民族傳統,並且把傳統的愛國心和現在的共產黨的領導合在一起。但23年以前完全相反,那時要批林批孔,否認孔子的一切。當時孔子是「封建中國」的象徵,也是影射周恩來的比喻。孔丘和中共的利害關係變了。

但中共歪曲歷史的最可怕的例子是大躍進。

1959年到61年在中國發生過世界歷史上最大的飢荒,原因也並不是因為天氣不好;最近透露出來的內部氣象記錄表明,當時的所謂「三年困難時期」的天氣,實際上還比平常的天氣好。飢荒完全是人為的,是毛澤東和共產黨的政策引發的。

是的,我們應該回顧歷史,尊重歷史。中國共產黨三十多年前餓死了三千多萬無辜的中國農民。歷史這面鏡子是廣闊的。

来源:六四檔案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