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盛,1963年畢業於長春電影學院攝影系,後在《黑龍江日報》社任攝影記者,上世紀80年代調至中國人民警官大學新聞系任教。「文革」期間,他作為一名專業攝影記者,拍攝並保存了大量的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文革」照片。3月7日,他在博客上發了一張照片《又是一口優質井》,並明確告訴網友這是 35年前的一張擺拍又造假的老照片,「從構圖和用光的角度來看,這張照片似乎比較完美,但實際上存在多處造假的地方。當年,我在攝影中贊同合理組織,合理加工,主張擺拍不露‘痕’,造假不露‘餡’,這幅照片算是一例。」他讓網友們猜哪些地方有假。網友們果然從照片上看出了問題,包括窗框的明暗矛盾,電話懸空,人物面部光線不自然等。
3月15日,李振盛公布答案,網友的火眼金眼讓他佩服。他介紹說,當年為了拍這張照片,使用了兩隻閃光燈,製造了陽光燦爛的假象,電話是用細鐵絲綁到窗台上的。為了看起來更真,把露餡的上窗框和電話下部裁掉。「當年,我這張照片參加過黑龍江省影展和東三省影展,從未遇到評委指出有假。這麼多年以來,也未見有人提出異議。」
李振盛35年前拍的《又是一口優質井》的原圖。他使用了兩隻閃光燈,製造了陽光燦爛的假象,電話是用細鐵絲綁到窗台上的。為了看起來更真,後來把露餡的上窗框和電話下部裁掉,然後發表和參加攝影展。
首次網上公開經歷
這篇文章讓許林感慨甚多。許林退休前是人民日報高級編輯,歷任美術編輯、圖片編輯、攝影記者、文字編輯,《人民日報》社論的刊頭就是他設計的。他看了李振盛的博客,也開始在博客上公開自己的擺拍經歷。此前他就多次在攝影界內部作出反思和自我批判,但這一次他把歷史擺到了博客上、擺到了網上。
3月17日開始,許林在博客上連載《40年新聞攝影回眸與自我批判》,把自己在人民日報當攝影記者時擺拍製造新聞照片的內幕進行了詳細披露,「在網路上回顧自己的新聞攝影之路,公開批判曾經的擺拍」。那些「完美」的照片背後都有各自的製造手法和故事。
1974年5月許林在陝西省南泥灣擺佈導演拍攝的《南泥灣五七干校》。「擺佈中,我盡量注意細節:老農的羊角巾、人物背後的草帽、手中的筆記本、脖子上的毛巾、桌子上的水杯、水壺以及人物坐姿的高低錯落等等。這哪裡是拍新聞照片,簡直就是在演戲!」
不是拍照片,是在演戲
1971年-1976年,許林在攝影上經歷了「抓拍」-「擺拍」-「擺中抓」-「抓中擺」,在「S」形彎道上搖擺著一路走來,不知對錯。「我看別人擺佈導演,學別人擺拍,感覺良好,感受走偏,久而不聞其臭;雖身陷泥潭,卻還沾沾自喜。在那段時間裏,我熱衷於擺拍,不光學習別人的經驗,自己還不斷研究、分析和總結。」在附圖中,他公布了當年自己寫的業務研究筆記。當時他在成組人物學習場面上的擺佈導演下工夫最多。筆記上可見他當時的鑽研要點:「把主要人物安排在什麼樣的位置才適當?」、「主要人物的裝束應與其他人物有所區別。」
他感慨道:這哪裡是拍新聞照片,簡直就是在演戲!他曾在一幅照片的說明裡明明白白地寫了自己怎麼擺佈拍攝,發表時,編輯給他改了,「由此可見,即便在當時,中國攝影家協會和《中國攝影》雜誌,對於新聞攝影和紀實攝影中明顯的擺拍也是忌諱的。」但這樣的照片仍然能夠得到發表。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人民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