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內外中文網站上都在轉載一篇文章。文章題為「崛起後的另類奇蹟:誰偷走了中國人的壽命?」文章認為,當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高速增長時,中國人均壽命卻沒有與高壽國家縮小差距。(自由亞洲電臺記者聞劍的採訪報導)
中國經濟高速發展 但人均壽命增速遠低於日本和韓國
題為「崛起後的另類奇蹟:誰偷走了中國人的壽命?」的這篇文章指出,中國人均壽命1975年達到65歲,1990年68歲,現在是73歲,近20年間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情況下僅提高了5歲,遠低於日本和韓國經濟高速發展時期的人均壽命增速。雖然人均壽命增加與經濟發展不完全成正比,但中國的人均壽命 「增速如此緩慢不太正常」。
北京律師「後改革思想網」總編陳永苗表示,這不太正常是由於中國幾十年的經濟改革成果沒有讓大多數人享受到:
「改革帶來的經濟高速增長所帶來的成果沒有讓絕大多數人獲得分享的話,那絕大多數人的醫療條件沒辦法跟得上,環境污染也作為高發展的這麼一個成本轉嫁到大部分人頭上來,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在這種經濟高速發展的過程中,它需要大多數人作為包身工,或者是農民工出現。他們需要有這一些人高度地運轉,高度的勞動強度作為一種代價。實際上應該來說中國的經濟高速發展的程度跟中國普通大多數人的勞動強度或者壽命增長的可能性是成反比的。因為首先它沒有讓他們受益;第二個它的經濟高速增長建立在低能的優勢上。那麼實際上就是一方面沒有受益,另一方面還要盡量地壓榨他們,把他們拋擲在現代化工業生產的風險壓迫當中去,所以生命增長的可能性就比韓國、日本要低很多。」
現在的高壽國家日本在上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經濟騰飛時,20年中人均壽命由67歲增加到76 歲,增長了9歲;韓國與此同時的20年經濟騰飛期間,人均壽命從54歲增加到66歲,增長了12歲。網上有數據顯示,日本目前的人均壽命比中國多十歲,70年代初還比韓國人均壽命高2歲的中國,現在卻比韓國低5歲。中國強國論壇上有網友調侃地說「這就是改革的成果!」
為此,旅居瑞典的中國問題觀察人士李野表示:
「目前咱們中國人的健康指數發展確實比我們正常心理預期要低一點,但是從總體來講,並沒有到令人髮指、不可容忍,還沒有到這個地步。基本上還是屬於在往前發展,但只是比人們的預期值要低。畢竟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不能單單認為經濟發展了人的壽命就一定要長。」
一般而言,影響壽命有三大因素:戰亂、飢荒和疾病。中國目前的人均壽命為73歲,世界排名第81位。目前,世界平均壽命為67.6歲,發達國家平均為77.1歲,發展中國家為65.6歲。
圍繞中國人均壽命問題,網上的相關分析文章大都認為,醫療保障體系是否健全、環境污染程度、食品安全和生活習慣等起了重要作用。為此李野表示:
「環境污染以及醫療保障的跟進不行,然後社會的整個保障體系以及生存壓力等等這些因素很大程度是制約了現在中國人的平均壽命的增長。但是我們還要看到確實是增長了,絕對值是受一些自然和歷史條件所限制。你比如中國還有很多地方,比如新疆、西藏高寒地帶,及沙漠地帶它本身就不適合人類生存。那麼這些東西都要考慮進去。這麼大的一個國家它的平均值的提高我覺得確實有難度。天災的方面我們解決不了,但人禍的這個方面我覺得有很大的空間可以去改變。」
中國衛生部長陳竺不久前曾對外表示,中國爭取在2015年將人均壽命提高到75歲,到十年後的2020年提高到現在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77歲,與現在的美國持平。當然,陳竺同時表示,要實現上述兩個目標,在5年之內中國必須至少基本建立起四大體系,即醫療服務體系、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和藥品供應保障體系。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