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價背後的百姓生活:各有省錢經(圖)
【看中國記者華青綜合報導】漲價的冬天,百姓的日子到底怎麼過?透過物價看民生......
遷就於高物價過起窮日子
據人民日報報導,11月27日早上8時,63歲的合肥退休職工吳至明阿姨提著環保袋子匆匆往安居苑小菜場走,她和老伴計畫中午做鍋魚湯,不過今天吳阿姨卻是空手而歸。
吳阿姨拿手比劃著魚的大小說:這麼大的一條草魚,不到1斤重,要10元錢,前幾個月也就賣五六塊錢,想想還是不買了。昨天晚上的剩菜加點新鮮菜還能吃一頓。
和所有工薪家庭一樣,物價上漲帶來的影響顯而易見。吳阿姨以家裡最常吃的韭菜雞蛋餃子算了一筆賬:1斤韭菜,過去只需要3元,現在漲到了4 ─4.5元,雞蛋1斤幾個月以前只要3.5元,現在4.5元都不一定買得到了。還有,豬前腿肉,過去是9─9.5元/斤,現在最少也要12元,牛肉更是比前幾個月漲了4元多。「還有油,幾大品牌的調和油都漲了10多元,一頓好飯,要有肉有菜有餃子,過去我們老兩口只需要十幾元錢,現在得近30元了。」吳阿姨說。
自從近來物價上漲,吳阿姨就不怎麼在門前的菜市場買菜了,而是到合肥最大的周谷堆菜批發市場區選購。每週週一,吳阿姨和老伴挎著環保袋子坐公交車到周谷堆:這邊的菜價普遍比我們周邊便宜了1元錢左右,牛肉更是便宜了2元錢,一次多買一點,來回的車費也能抵消。吳阿姨笑言道。
威廉亚洲官网 統計資料顯示,10月份中國蔬菜價格同比上漲創下25個月來新高。於是,繼 「房奴」、「車奴」、「卡奴」之後,「菜奴「這一新興名詞橫空出世。
居家度日的省錢經
面對食品價格的飛漲,「菜奴」們各出奇招,看誰能用最少的錢買到最多的菜。
一名資深菜奴支招:買菜的時候避開早高峰,中午利用休息時間採購,價格比早晨便宜30%左右。晚上8時後去超市買特價菜,蔬菜和葷菜選擇很多。此外菜奴還提醒到,菜價和天氣息息相關,買菜的前一天可以看天氣預報,如果明天下雨,今天就多買些菜,因為雨天菜價會漲。
除了想盡辦法節流,菜奴們還自己動手種植蔬菜。家住重慶南岸區的譚婆婆在小區周圍的待建空地開荒種菜。她告訴《重慶晚報》,一包菜種十多元,一年用複合肥最多30公斤,總共不超過100元,種菜一年可為家裡省下約3000元菜錢。不單在重慶,雲南昆明的市民在花盆種蔥蒜,把花園變成菜地。
為抵禦通脹上升勢頭,老百姓「發明」了許多省錢招數,催生了團購族、網購族、囤囤族等。
據聯合早報網報導,在一家外企擔任秘書的徐冰冰(26歲)說,她與幾個同事每個月都會合夥購買日常用品,還有米、零食等食品,除了量多價格能便宜一些,東西也集中寄到辦公室,能省下一些交通費。
除了團購,漲價還逼出了一批囤囤族,只要聽說有東西要漲價了,就要跑到超市搶購一批。兩個月前,重慶傳說菜油價格大漲,許多人便前往超市、單位合作社搶購,一個人來回買五六桶,貨架在短短兩天內就被清空。
居家度日需要精打細算,單身貴族也不例外。
「撿漏」超市的打折貨
前些日子,在北京中關村一幢寫字樓裡上班的甄玉發現經常吃的胡蘿蔔包子從一塊變成了一塊二,更讓她吃驚的是:「怎麼包子皮也變厚了?」
變化幾乎體現在方方面面。沙琪瑪從八塊九變成了十二塊六,常吃的老婆餅從六塊變成了八塊,超市裡幾棵油菜竟然標價兩塊錢。男朋友每天用來當宵夜的煎餅果子價錢倒沒變,可是雞蛋貴了,加三個雞蛋的煎餅果子從三塊五變成了五塊。
小甄25歲,剛來北京工作3個月。她說不清楚這種切身的體會是因為走出校門,直面生活了,還是因為漲價實在過於來勢凶猛。
小甄最近另一個發現,就是自己取錢頻率變高了,以前三百五百地取,現在八百一千地取。現在小甄去超市,專盯那些挂黃色牌子的,因為這都是打折的、特價的,買了就是「撿漏」。同一種商品,她總要在心裏換算一遍,挑性價比最高的買,貨品有散裝的就不買包裝好的,超市打烊前總愛去看一下,「掃掃底」。
- 關鍵字搜索:
-
漲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