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工院專家:引渤入疆不可行

 2010-11-17 12:5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3
    小字

為緩解新疆長期缺水現象,中國日前有人提議引進渤海海水灌溉新疆,中國工程院10多位院士、專家今天紛紛表示反對。

新華網報導,中國工程院今天召集曾參與「新疆可持續發展中有關水資源的戰略研究」項目組的成員共同舉行記者會,除公布研究成果外,多位院士及專家也質疑引渤海水入新疆的構想「不可行」、「不可想像」,甚至說它是「建立在幻想基礎上」。

據報導,「引渤入疆」工程的基本構想是從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達到海拔1200公尺高度,到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再順北緯42度線東西方向的窪槽地表,流經燕山、陰山以北,出狼山向西進入居延海,繞過馬鬃山餘脈進入新疆。

這項計畫是設想透過大量海水填充沙漠中的干鹽湖、咸水湖和封閉的盆地,形成人造的海水河、湖,從而壓制沙漠生成。

同時,倡議者主張,大量海水倚靠西北豐富的太陽能自然蒸發,作為濕潤北方氣候的水氣供應來源,藉此增加降雨,從而達到治理沙漠、沙塵暴,徹底改變華北、西北地區生態環境的目的。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石玉林表示,這個計畫設想調運大量海水到新疆,假設可調運1000億噸海水,海水的含鹽率為3%,就將產生30億噸鹽,而如何處置這些鹽會是一個巨大的問題,因為新疆很多土地目前鹽鹼化災害已經十分嚴重。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氣候中心前主任李澤椿認為,通過「引渤入疆」來影響氣候的設想在氣象學上是根本說不通的。

他說,「氣象學上,形成降水 (雨)要滿足三個條件,而有水汽只是其中之一,況且倚靠調運海水形成的蒸發量可以說微乎其微,不足以對當地的水汽形成有力補充,再加上大氣具有流動性,產生的水汽會移動到其他地方,所以不可能帶來很多的局部降雨。」

中國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前副主任、研究員寧遠則從工程的角度認為,中國南水北調工程從丹江口至北京一線有1000多公里長,所經過的大致是平原,而引渤海水進入新疆則要跨越5000公里,無論是管線鋪設、工程造價,還是來水的配送問題都是「沒法想像的複雜」,這只能是一個「科幻題材」。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前副院長瀋國舫則表示,如果大量抽取渤海的海水,渤海水量將從黃海補充,而黃海海水的鹽分比渤海高,這樣一來勢必會給渤海的整個生態帶來災難性的影響,最終導致渤海和新疆的生態雙雙惡化。

出席的院士、專家表示,歡迎公眾關注項目的研究成果並加以評論,從而能夠更深入思考新疆水資源問題。
 

来源:中央社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