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厚的行政色彩,是分析人士給「9.29」樓市調控貼上的標籤。
使出了首套首付三成,限購令等武器的調控,並沒有被資本市場所認可,房地產股的持續走高明白無誤地給出了金融市場的態度——房地產市場「利空出盡」。
這與五個月前「國十條」出臺時所收穫的評價截然不同。在許多分析人士的眼中,那是「史上最嚴厲」的房地產調控,而9月份被人視為「不惜一切代價打壓房價」的新政,只不過是延續了上次調控的餘威而已。
然而在調控吸引了大多數目光的同時,一條消息卻隱而不發,10月18日,在中國政府網刊登的《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文件中,列舉的支柱產業中已經沒有了房地產業。
對於實際上支撐起了中國經濟的重要產業,這有太多的象徵意義。正如更多人擔心的是,如果「史上最嚴厲」的房產調控不能起到效果會怎樣,房地產市場會不會重現五年前那種一年一調但卻一年一漲的局面?
在2005年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解決房地產投資規模和價格上升幅度過大的問題,被作為加強宏觀調控的一個突出任務,並在隨後兩年的常委會上屢次提及。但直到2008年,房地產價格飆升的氣焰才被暫時打壓下去,當年房地產市場跌進冰點。
很遺憾的是,當年次貸危機席捲全球致使各國經濟陷入困頓,房地產重新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動力,由此便有了2009年初開始的那波「房價補漲潮」,至今還有不少人在為錯過了那波購房時機而懊悔——對於很多收入有限的人而言,那可能是他們在最近幾年購置房產的最後機會。
五個月前,「史上最嚴厲」的調控恰恰是在2009年的樓市瘋狂反撲之後誕生的。房價的高企已經在事實上破滅了許多人置業的希望,希望的破滅總是後果嚴重,在中國尤甚。但即便在當時,也並沒有多少人真的認為房價會就此停止上漲,多數人只是充滿疑惑地觀察著這個市場。這份疑惑,卻正是決策者所希望的,它是保留住微弱希望的土壤。
因此,當八九月間樓市再次出現反彈的跡象時,新政的推出是幾乎注定的,而且幾乎可以被稱為「史上最迅速」的調控政策。一反以往調控慢半拍,總是等房價上漲幅度已經引發憤怒的聲討之後才著手不同。在8月份剛剛出現樓市復甦苗頭,9月份數據還未對外公布之前,「9.29」樓市調控便凌空而降,而此前一週,不少分析者還稱「短期內不會有政策出臺」。
迅猛,用這個詞來形容「9.29」再合適不過了。搶在十一之前的是速度,被人標上「行政色彩」標籤的則是因為它的剛猛,其內容已經超出了「史上最嚴厲」的國十條。
但正如全國工商聯住宅產業商會會長聶梅生所言,過多的人在將目光投向「房價」之時,卻忽視了四月份以來房地產調控更深層次的內容。
保障房建設力度在擴大,房產稅的開徵準備工作已經接近尾聲,縱然這些措施在短期內對於打壓房價效果微乎其微,卻是調整房地產產業結構的關鍵所在。
部委間的配合也在增加,在早幾年,人民銀行會單獨發布諸如「建議取消商品房預售政策」的報告,而現在,國土部、住建部有關「屯房、屯地」的黑名單制度卻開始共享,住建部與統計局間對包括空置率在內的各項房地產數據的統計也在加強合作。以上種種都在說明,在短期政策越來越嚴厲的同時,有關房地產業整治的長效機制的建設也在加速。而從長遠來說,現有不被外界所看好的「行政色彩」濃厚的短期調控,其用意不在於就此打壓住房價,而在為長效機制的出臺爭取到時間與空間。
短期內,地產股會漲,樓市會波動,一如四月份「國十條」剛出臺時那樣,但再過五個月呢?等到明年春季到來,市場重啟,那時候房地產稅準備的怎樣?保障房能有多少供應?在費盡心機爭取時間與空間之後,那些長效機制真能如預期的一樣登臺亮相嗎?如果沒有,那「史上最嚴厲」與「史上最迅猛」的記錄是否又將被打破?決策層又還有什麼辦法去打破這些記錄呢?
一切靜待,五月之後。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房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