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對全國地方融資平臺的貸款清查基本發現,多達兩萬億元的地方政府貸款存在嚴重的風險,說明政府去年大規模借貸存在明顯的結構問題。
《中國證券報》10月14號援引消息人士的話說,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借貸清查基本結束。結果顯示,截至到今年6月30號,各級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貸款餘額 是7.66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發現有問題的貸款2萬多筆,涉及貸款金額大約2萬億元。
為了刺激經濟增長,中國國有銀行2009 年對地方借貸鬆綁,地方政府舉債大幅增加。這些貸款的質量究竟如何是這次貸款清查工作受到各方高度關注的原因。人們也希望從中瞭解到地方政府的還款狀況和 國家財政健康狀況。
*償還能力不足*
據《中國證券報》,清查發現,能靠項目現金流償還貸款本息的融資平臺貸款規模佔全部 貸款餘額的24%;第一還款來源不足,必須依靠第二還款來源覆蓋本息的貸款,有4萬億元左右,約佔50%; 其餘26%的貸款項目借款主體不符合規定,財政擔保不符合規定,本期償還有嚴重風險,貸款挪用和貸款被用作資本金的現象比較普遍。
其中涉 及的問題,是去年地方政府投資融資平臺及其債務迅速增加,一些平台資本金很少,但槓桿率很高,而且大部分資金被用在自償能力比較低的基礎建設和其他公共建 設項目上,給地方留下了赤字隱患和債務負擔,造成結構性風險。
穆迪(Moody's)網站的成旭舉例說,上海到杭州之間平行鋪設的鐵路自 償能力就不高,缺乏科學論證。
他說:「這麼多條平行的鐵路線,將來能不能還得起錢,對於公司能帶來什麼長遠的經濟效益,沒有什麼具體的論證。地方政府也知道,你只有這個短期的窗口借錢比較容易,所以就一哄而上地借錢。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地方政府是在承擔這個後果,非常嚴重。」
另一個因素,是地方長期實行的GDP考核制度。成旭說,這導致官員任內大量融資,建設工程倉促上馬,官員一旦高升和離任,貸款的責任就被轉移,成為政府的負 擔。
他說:「你如果能大舉借債,使得GDP基礎建設等在你的任期內能迅速增長,那麼你可能就會被提拔。等到真正要還債的時候,你可能早 就已經走了。這就讓中國地方政府以非常強的動力機構去儘可能地借錢。」
*代償性風險*
報導說,很多市級和省級建設項目不 是政府直接投資,而是通過政府融資平臺的進行,擔保人是政府,一旦壞帳出現,政府是要負責還債的。地方融資平臺存在的風險因此主要是地方財政的代償性風 險。
目前,中國地方政府的借貸風險佔全國總貸款餘額的4%,如有必要,政府會向銀行提供支持,但如此巨大的壞帳規模將直接影響國有銀行今 後繼續放貸的能力和信心。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兼職教授鮑泰利(Pieter Bottelier)認為,中國地方借貸問題確實嚴重,但還沒有到觸發銀行危機的程度。
他說:「壞帳的總額不足以引發銀行業危機,即使 全部借貸變成壞帳也不會。國家會重新貸款,央行和財政部會以某種形式提供重新貸款。」
報導說,中國商業銀行已開始考慮地方融資平臺貸款的 風險和預期損失,多家銀行計提貸款損失的撥備覆蓋率已經超過了200%。
- 關鍵字搜索:
- 中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