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重建牛步 哀哀災童行乞(圖)
海地強震發生至今已七個月,國內重建慢如牛步。強震造成一百五十萬居民流離失所,受災慘重的首都太子港可見大批災民居住在帳棚區內,眼見重建遙遙無期,帳棚區已形成小型商業圈。
海地為拉丁美洲區最貧窮的國家,高達八成人口生活在貧窮線以下。海地強震所造成的損失,相當於去年全年國民生產毛額的百分之一百廿,對原本貧困的海地居民來說,災後生活更是雪上加霜。海地在災後組成重建海地臨時委員會,由擔任過聯合國海地事務特使的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及海地現任總理貝勒理福擔任共同主席。由於政府行政效率緩慢,加上各國外援原本預計一年內投入十億美元,實際到位的金額不到十分之一,災後重建仍以龜速進行。
步出太子港機場,臨時出口相當簡易,地震造成機場部分建物受創,周圍有許多災童隔著欄杆,伸手入內向出境人士乞討,太子港的道路上放眼望去仍有不少建物亟待整修。海地總統府遭受強震重創,建物傾倒的情形非常嚴重,屋頂歪斜的景象怵目驚心。總統府維持災後原貌至今,府內過去的辦公位置在災後移至總統府後方臨時搭建的帳棚內,甚至連接待外賓等國與國事務,都在帳棚內完成。
總統府正對面的戰神廣場,便是大片臨時搭建的帳棚區,災民在此露天炊煮、晒衣。還有部分災民擺起小攤子,就地做起生意,販售食物、手工藝品等,只求賺些微薄收入因應生活。海地長期基礎建設落後,全國未架設自來水,仰賴水車送水,或步行至定點取用自來水,取水區常可見大批民眾頂著艷陽排隊取水的景象。太子港採分區不定時供電的政策,帳棚區、貧民窟內多數居民都以蠟燭為主要照明工具。
- 關鍵字搜索:
-
海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