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疑似聖元奶粉致女嬰性早熟事件備受關注。
衛生部昨日在例行發布會上回應稱,湖北省食品安全監管領導小組辦公室已組織相關職能部門,抽取該品牌的樣品進行實驗室檢測。同時,組織醫學臨床專家對女嬰進行臨床會診,同時開展醫學調查,分析女嬰患病與食用奶粉之間的關聯,結果將會盡快向社會公布。
湖北省藥監局食品處負責人昨晚在電話中稱,奶粉已被送檢,何時得出結果還不知道,「有消息我們會按照《食品安全法》立即發布。」
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說,兒童的性早熟在臨床上應該有嚴格的、科學的診斷標準,它分為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根據統計,假性性早熟中的單純性乳房發育是女孩發育過程中最常見的性早熟現象,發病率是千分之二。
他說,對於兒童性早熟致病原因,專家認為比較複雜,絕大部分病因不明。無論是單純性的乳房早發育還是真性的性早熟,都還不能斷定患者與特定的食物或者環境之間有何種關係。
鄧海華強調:「奶粉裡不允許檢出雌激素,世界上也不允許,因此它在標準中不允許檢出。」中國在2008年制定了《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明確規定禁止銷售、收購和加工尚處於用藥期和休藥期內的奶畜產品。
按照《獸藥管理條例》的規定,農業部對有關雌激素類的藥物作出明確的規定,規定苯甲酸雌二醇僅做治療藥物使用,禁用乙烯雌酚及其鹽、脂,以及醋酸甲孕銅等物質,並規定上述物質在動物性食品中不得檢出。
乳業專家王丁棉和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李興民解讀稱,「不得檢出」的含義是奶粉中的雌激素檢測結果應該為「零」。
國家乳品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李濤博士透露,奶粉中含激素並非個案,對不孕奶牛注射催奶液追求高出奶率已成行業潛規則。
「我國當前的奶牛飼養方式與傳統不一樣,差別體現在出奶率上。因為奶牛分泌乳汁的多少與身體內的激素含量有關。為追求更高的出奶率,一般就是對奶牛進行肌肉注射。你看奶牛場的工人經常幫奶牛按摩乳房,別以為那是人性化的管理,其實是為了緩解奶牛乳房脹大時所產生的不適感。這跟人類等其他哺乳類動物催奶的原理是一樣的。」李濤博士介紹道。
該人士昨日表示,生長激素在歐盟、紐西蘭等地方都被禁止了,唯獨美國FDA批准應用。「當時FDA審閱了激素生產商文件,未在當中發現問題。」這種激素名為rbGH,FDA科學家認為殘留在牛奶中的激素和人體自身擁有的激素含量比起來是微不足道的。「這種激素屬於蛋白質型,當被人食用後就基本沒用。」這名人士說。
國家乳品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李濤博士透露,奶粉中含激素並非個案,對不孕奶牛注射催奶液追求高出奶率已成行業潛規則。
「我國當前的奶牛飼養方式與傳統不一樣,差別體現在出奶率上。因為奶牛分泌乳汁的多少與身體內的激素含量有關。為追求更高的出奶率,一般就是對奶牛進行肌肉注射。你看奶牛場的工人經常幫奶牛按摩乳房,別以為那是人性化的管理,其實是為了緩解奶牛乳房脹大時所產生的不適感。這跟人類等其他哺乳類動物催奶的原理是一樣的。」李濤博士介紹道。
1994年,孟山都研發的Posilac奶牛生長激素(rBGH)獲准在美國商業銷售,由此引發了一場激烈爭辯。
國際上已經普遍禁止 加拿大和歐洲都嚴格禁止奶牛被注射人造激素,也從未允許人造激素以商業目的被銷售。
但在國內催奶激素滿天飛 在網上搜索「供應獸藥奶牛專用催奶藥不孕奶牛催奶注射液」等關鍵詞,會發現不少相關銷售信息。
在奶粉事件發生後,弄清病理最直接的方法本應是對奶粉進行檢測。可當家長們向工商局投訴時,工商局竟讓找質檢所,質檢所卻表示不接受個人申請,找到醫院時,醫院又稱沒有檢測能力。意欲討個說法的家長一時陷入困境。現在我們雖然還不能肯定問題就出在聖元奶粉上,但此事再次暴露了食品監管工作的弊端。
此前的國標已和國際標準有很大差距,而新國標則又在標準之上一降再降,被稱為「中國奶業倒退標誌」。
添加劑檢測種類嚴重偏少 中國制定食品標準的一個原則是,只要不允許添加到食品中,就不設立標準,也不進行日常檢測。這很奇怪
奶製品傷害兒童事件頻發,當"激素"從"三聚氰胺"手中接過問題奶粉的接力棒,作為一個對社會負有責任的成年人,大頭娃娃和結石寶寶在看著你。
從兩年前的「三鹿奶粉事件」,到今年年初「三聚氰胺奶粉」在多個省份重現市場(其原料均來自兩年前未銷毀的問題奶粉),再到現在披露的聖元奶粉涉嫌含激素事件,可以清楚地看到,食品監管工作的弊端。
評論:事實已經證明,檢測奶粉中是否含有三聚氰胺,對監管部門而言只有「為不為」的問題,而絕不存在「能不能」的問題。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檢測奶粉中是否有激素,有關部門一會兒說不能受理個人的檢測申請,一會兒又說檢測標準中沒有激素的項目,非為其他,不過是要給自己的不作為找一個冠冕堂皇的藉口罷了。
而最終奶製品的安全與否難道要靠犧牲孩子來檢驗?!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止尿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