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7日22時許,中國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發生強降雨,午夜時間形成泥石流,從縣城北面的羅家峪、三眼峪向南衝向縣城。洪水和泥石流導致舟曲縣半個縣城的範圍被夷為平地,剩餘的房屋或是底層被淤泥淹沒,或是發生傾斜,或被嚴重損壞,損失慘重。有報導說,死亡和失蹤人數超過2000餘人。
災害的原因
這次災害的原因除了降雨和所在地區的地理條件外,主要還有:
1.白龍江流域的過度開發。
2.舟曲縣城市規劃建設中的錯誤。
舟曲縣曾以山清水秀而聞名,有「隴上小江南」之稱。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縣境內森林覆蓋面大,山清水秀,空氣清新濕潤,生態環境平衡。但是持續五十多年的大面積開荒、伐木毀林,開發礦床,白龍江流域已經成為中國著名的地質災害多發區,也是經濟發展落後地區。
蘭州大學崔瑞萍在其碩士論文「白龍江中游滑坡泥石流防治體系與效益的研究」中指出,「近50年來,人類生產活動增強,毀林開荒、陡坡耕種、不合理開礦、炸石、筑路、修建水工程以及各種開發建設等,造成山 體破壞失穩,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日趨頻發,滑坡、泥石流所造成的危害和直接經濟損失也日益擴展和增強。」
必須指出的是,白龍江的梯級開發和白龍江的渠道化,是造成這次災害的一個主要原因。舟曲縣人口不過13 多萬,但是配合白龍江的梯級開發,舟曲縣境內的水電開發項目多達四十餘個,已經建成的有巴藏水電站等15座水電站,還有虎家崖等14座水電站在建。越是經濟發展落後地區,想通過大規模的開發改變狀況的行為就更激烈。
特別是地方政府的領導想通過開發措施來顯示其功績,往往只注重個人的眼前利益,而忽視百姓的長遠利益。建設水電站壅高水位,容易引起河道裡兩岸的山坡發生滑坡和泥沙流。建設水電站所開挖的土石方回填山溝,又為滑坡和泥沙流提供了充分的鬆散的物質材料。
城市規劃錯誤
舟曲縣城位於白龍江的兩岸的狹長地帶。這種城市規劃布局完全照搬平原地區大城市沿河佈置的形式,去找尋什麼水景,提高土地價值。城市規劃完全不顧白龍江是山區河流,舟曲縣位於狹窄的山區峽谷的地理位置。人們看到,白龍江全部渠道化,用水泥將白龍江壓縮在一個很窄的斷面中,河流兩側密集地規劃和建設了大型的多層建築。
山區河流洪水水位變幅大,洪水中常常挾帶大量的石塊,甚至是巨石。狹窄的渠化河道不能滿足洪水的下泄,巨石很容易在狹窄的河道中形成自然壩,壩後形成堰塞湖。加上兩岸大型的多層建築的阻擋,壩後堰塞湖的水位才有可能升得很高,造成大災難。
白龍江河谷狹窄,居民點本應該分散佈置。但是舟曲縣城的兩條發展軸,一條沿著白龍江發展,一條由南向北延伸。城市的建設破壞了北邊地區山坡的穩定。這次泥石流正是在縣城北面的羅家峪、三眼峪形成,沿著城市發展軸由北向南衝向白龍江。
將縣城醫院佈置在城市最低窪處,這是城市規劃的又一錯誤。縣城多數建築被洪水淹沒了兩層,但是縣城醫院卻被洪水淹沒了三層。醫院在救災過程不但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反而成為救災的重點。由於醫院三層被淹,醫院的全部藥品失去作用,災後發出的第一個信息就是,舟曲縣缺少藥品。
江源地區是中國環境破壞最嚴重的地區
發生災害的舟曲縣位於中國的廣義範圍的江源地區。白龍江是嘉陵江的支流,而嘉陵江又是長江的支流。江源地區是中國的水塔,也是中國生態環境破壞最嚴重的地區。舟曲縣洪水泥石流災害的原因是江源地區的過度開發和城市規劃中的錯誤,但是其本質是江源地區生態環境破壞的必然結果。但願此次災害能為人們敲響一次警鐘:江源地區的江源地區保護,關係到你我,關係到子孫後代。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王維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