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記者李滄海綜合報導】據《中國經濟週刊》等多家媒體消息。近年來,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國民經濟運行數據屢遭質疑,包括GDP(國內生產總值),CPI(消費者物價指數),房價上漲幅度,在職職工平均工資等等,統計局公布的這些數據均與現實存在巨大差距。甚至國家和地方各級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也自相矛盾。
地方GDP增幅總是超過全國數
眾所周知,08、09兩年,正是在全球嚴重的金融危機,而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09年中國GDP增幅為8.7%(7月2日,國家統計局將此數據修改為9.1%),但各省區市GDP總量加起來,其增速比8.7%要高得多。根據各省公布的數據,經濟增速低於8.7%的僅有3個省市。其餘28個省市增速都高於8.7%,其中有兩個省超過16%.
而2010年的第一季度,各省份GDP增速的數據也出現全面高於全國數字的情況。在29個省份中,有28個省份的GDP增速高於全國11.9%的水平,其中,增速高於15%的有18個。
各級統計局所統計出的GDP數據連續出現不一致,讓人對中國不斷增長的GDP數據充滿疑惑。
統計局稱房價上漲1.5%,國土資源部稱上漲了25%
根據國家統計局2月25日公布的《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09年中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1.5%。該數據一經公布,立刻引發了國民的熱議,大多數人認為此數據失真,房價屬於嚴重的「被降低」。長期關注宏觀經濟數據的中國社科院經濟所研究員袁鋼明則稱此為「2010年最嚴重失真的數據」,「完全是個笑話」。
面對公眾的普遍質疑,2月26日,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做出回應稱:之所以和大家的感受有差距主要是時間造成的。「1.5%」是全年的平均漲幅,2009年我國房地產價格呈現前低後高的走勢,年初慘淡,年尾紅火,綜合全年漲幅並不是很高。
國家統計局的辯解尚未息聲,國土資源部公布的地價報告卻抽了國家統計局一記響亮的耳光。
3月31日,國土資源部下屬的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全國城市地價檢測組發布了《2009年全國主要城市地價狀況分析報告》。報告顯示,2009年全國住宅平均價格為4474元/平方米,漲幅達25.92%,為2001年以來最高水平。
國家統計局和國土資源部的調查結果,「1.5%」和「25.1%」相差了近17倍。
平均工資「被增長」,統計數據以偏概全
而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城鎮職工平均工資這一數據,也倍受爭議與質疑。
2009年7月,國家統計局發布消息稱,上半年全國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14638元,月平均稅前工資約為2500元,同比增長12.9%。然而相當多的國民並不認同這一數據,普遍認為實際工資收入遠遠低於這個平均水平。在這樣的數據面前,有人戲稱工資「被增長」了。
據國家統計局稱,他們工資統計的範圍包括:城鎮國有單位、集體單位和股份合作、聯營、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外資和港澳台商投資單位,但不包括私營單位、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
而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兼薪酬專業委員會會長蘇海南則稱,按照現行統計規則,城鎮職工平均工資的統計對象,主要包括國有、集體企業、政府和事業單位等「體制內人員」以及外資、港澳台資企業人員。而私營企業員工、非全日制人員等被排除在統計之外。而目前全國城鎮私營企業人員的數字已經很龐大,截至2008年底已達6676萬人,另外還有大約3000多萬以上被個體戶雇佣的人員,合計1億人左右,相當於現行勞動工資統計制度所包含從業人員的80%左右。
「就是因為統計的覆蓋面不夠,漏統了近半數人的工資,恰恰這一部分人的工資水平又普遍低於‘體制內人員’,所以許多人才會認為工資‘被增長’了」。
2010年2月22日,國家統計局城市社會調查司司長魏貴祥做客新華網時表示,2009年全國的城鎮居民人均收入17175元,比上一年漲了8.8%。面對這一數據,很多網友大呼「收入再一次‘被增長’」。
對此,蘇海南表示,這次調查對象在全國城鎮抽樣調查了6萬多戶居民,樣本量總量不算少,但跟我國城鎮5億∼6億人口、上億戶家庭相比則不算大,代表性不一定很全面,因此難免會有一定程度的失真,「但無論如何,這個數據要比在崗職工平均工資要好一些。」
城鎮失業率的謎團
近年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布的官方數據顯示,即便在金融危機發生後的2008年和2009年,中國的城鎮登記失業率也始終保持在5%以下。而中國社科院發布的2009《社會藍皮書》稱,中國城鎮失業率已經攀升到9.4%。失業率數字打架,使國民對「城鎮登記失業率」數據的質疑聲四起。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車偉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目前政府計算的「城鎮登記失業率」,分子是登記的城鎮失業人數,分母是城鎮從業的人數與登記失業人數之和;而在城鎮從業人員中,不包括農村勞動力。
由此等統計方法,則得出城鎮登記失業率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它低估了真實的失業程度,所以,統計出來的數據才會跟實際相差甚遠。
這樣統計出的城鎮登記失業率怎麼能全面反映城鎮失業狀況?更不能完整地體現當今勞動力市場現狀,已經失去了基本的政策指導價值。有專家呼籲,應盡快出臺更接近實際失業狀況的國際通行的「城鎮調查失業率」。這是國際勞工組織通用的指標,是通過城鎮勞動力情況抽樣調查所取得的城鎮就業與失業匯總數據進行計算的,即符合失業條件的人數佔全部城鎮常住經濟活動人口的比率。
CPI指數引發的爭議
近年來,關於中國CPI數據是否反映真實通貨膨脹水平,官民之間也一直存在巨大爭議。
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是一個反映通貨膨脹水平的宏觀指標,也是政府進行經濟決策、價格總水平監測和調控及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指標。CPI直接關係到日常生活,當CPI增幅大於3%時,稱之為通貨膨脹;而當CPI增幅大於5%時,稱之為嚴重的通貨膨脹。
今年5月,網民大規模跟國家統計局發生爭議,是關於蔬菜價格之爭。5月,國家統計局發布4月份統計數據顯示,全國CPI環比上漲0.2%,同比上漲2.8%。但在大蒜價格暴漲,綠豆價格連創新高的情況下,這樣一個與公眾感受「大相逕庭」的CPI數據,顯然讓人無法接受。老百姓的感受是蔬菜價格瘋漲,而統計局的數據則顯示的更像是「烏龜爬」。
針對質疑,國家統計局城市司副司長龐曉林公開回應說,CPI是一個總體指標,反映的是價格總水平,是8大類商品(包括食品、菸酒及用品、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居住)加權計算後的綜合平均數,其中既包含有上漲的品種,也包括了下跌的品種。如果拿CPI跟每天上街買東西所接觸的每一種商品去比較,往往會產生誤解或錯覺。龐曉林同時強調,我國CPI的生產過程及其計算方法是科學的,計算結果也是符合實際情況的。
然而老百姓實際接觸的比如糧食、蔬菜等物價上漲,顯然並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CPI數據能夠解釋,這樣的CPI數據也無法平息公眾的質疑。
今年年初,全國的樓市價格尤其是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的樓市價格節節攀升,讓想購房的老百姓措手不及,而居高不下的房價也成為人們質疑CPI的又一因素。
- 關鍵字搜索:
- 中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