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像:美國海軍軍官馬吉芬與北洋水師的士兵探討戰法
身穿殘破戎裝的馬吉芬
黃海海戰後身穿殘破戎裝的馬吉芬
115年前,北洋水師在山東威海衛全軍覆沒,人們對寧死不屈的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已耳熟能詳,卻對這支隊伍裡的一位美國海軍軍官不太熟悉。這位鮮為人知的洋軍官,曾指揮大清「鎮遠」號裝甲艦,在黃海大戰中,與日本聯合艦隊殊死拚殺。他就是美國海軍軍官馬吉芬。
來中國尋找用武之地
1860年12月12日,馬吉芬生於美國匹茲堡的一個軍人世家。他的祖父曾追隨華盛頓,參加美國獨立戰爭。其父則作為陸軍上校,參加過南北戰爭。馬吉芬從小就立志從軍,1877年考入印第安納波利斯海軍戰爭學院。
1884年,當馬吉芬快畢業時,美國國會通過一項法案,規定只有當軍艦上缺員時,才能將海軍戰爭學院的畢業生遞補上去。當時,美國海軍規模很小,平均每年只有12名畢業生能成為海軍軍官,其餘90人,則不得不回家待業。熱愛海軍事業的馬吉芬沒能考入前12名,於是,他不得不到國外尋找發展機會。
當獲悉中國清王朝正大力發展海軍後,馬吉芬便決心到中國來建功立業。1885年4月,他克服重重困難,抵達天津。通過美國領事館,馬吉芬把求職信遞給了李鴻章,接下來,就有了李鴻章的面試。首先,李鴻章問馬吉芬:「你為什麼到中國來?」馬吉芬答道:「到中國海軍服役。」
「你的希望是什麼?」
「我希望您能給我一個職務。」
「我沒有什麼職位給你。」
「我想您有的。我跨越大半個地球來到貴國,就是想為大清服務。」
「那你準備做什麼工作?」
「我想指揮貴國新購進的魚雷艇。」
李鴻章沉思片刻,同意了。但在告別時,李鴻章突然問起馬吉芬的年齡,馬吉芬回答25歲,這下可捅了婁子。因為在中國,30歲以前的男子被認為是不成熟的。李鴻章板下了臉,說馬吉芬什麼都幹不了。經過馬吉芬再三懇求,李鴻章才同意先進行考核,再決定他的去留。
第3天,天津水師學堂特別為馬吉芬舉辦了一場「公務員考試」,內容涉及船舶駕駛、槍炮使用、航海天文學、代數、幾何學等方面。憑藉在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學到的知識,馬吉芬輕鬆通過考試。不過,李鴻章仍然對於一個美國人擔任魚雷艇管帶不太放心,就安排馬吉芬當了天津軍械局教官。
桃李滿天下
在任教的9年裡,馬吉芬不僅負責教授領航和天文學知識,還為中國軍官講解工事構筑。他盡職盡責,無論是他經手訂購的炮彈,還是用於製造步槍的材料,馬吉芬都沒有收取過回扣。清政府對他的信任也可以從各種重要委派上看出來:他曾帶領一組中國官兵前往英國造船廠,接收訂製的軍艦;他建議在威海創辦一所新式水師學堂,也被李鴻章和丁汝昌接受,並被委任為威海水師學堂總教習。
隨著時間的推移,馬吉芬漸漸桃李滿天下。後來,許多參加甲午戰爭的北洋水師軍官,都曾是他的學生。
黃海戰爭中,幾乎雙目失明
1894年,在馬吉芬回國探親前,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了。他立即取消休假,主動向丁汝昌請戰。鑒於他多年來對北洋水師的貢獻,丁汝昌遂任命馬吉芬擔任北洋水師主力艦「鎮遠」號幫帶大副,特授參將銜。
9月17日的黃海海戰中,日艦發射的炮彈,擊中了北洋水師「鎮遠」號的前甲板,管帶林泰曾被炸成重傷。於是,幫帶大副馬吉芬接過指揮權。在海戰最後階段,北洋水師只剩下「定遠」、「鎮遠」兩艘主力艦,與日本5艘快速巡洋艦進行對抗。
在此期間,「鎮遠」號經受了上百次炮擊。在馬吉芬的指揮下,「鎮遠」號先後有10發炮彈,分別擊中日艦「西京丸」、「比睿」、「赤城」和旗艦「松島」號。日艦便調整到「鎮遠」號背後,進行射擊。於是,速度稍遜的「鎮遠」號,幾乎受到整個日本艦隊的攻擊,其裝甲及炮塔,被日艦炮彈打出密如蜂巢的彈坑。馬吉芬被亂飛的彈片擊傷,雙目幾近失明。他在昏迷中,被士兵們抬進船艙。但當馬吉芬醒來後,又繼續擔負起一個艦長的職責,堅持指揮到海戰結束,並將「鎮遠」號駛回旅順軍港。
「我的心屬於北洋水師」
黃海海戰後,由於馬吉芬傷勢嚴重,朝廷允許他回美國療養。但馬吉芬還想留在北洋水師,為其效力。直到1895年2月,北洋水師敗局已定時,他才回國療傷。馬吉芬在紐約度過了生命中的最後兩年。
為了儘可能在失明和止痛藥失效前,最後為中國服務一次,馬吉芬為《世紀雜誌》寫了一份關於黃海海戰的詳盡報告,以此作為借鑒。他在報告結尾,這樣評價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丁提督既是勇敢的戰士,又是溫和的紳士。見大勢已去,他盡畢生最後的職責,為了麾下將士的生命,與敵簽約。這是他自己的決定。他曾期望活著,但他知道大清朝廷的不仁,對他的冷酷待遇,將超過不共戴天的敵國。夜半孤燈之下,左思右想,自殺身亡。老將軍當時的感情究竟如何?」
1897年2月11日,一直深受病痛折磨的馬吉芬在醫院裡用左輪手槍自殺。他在床邊留下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我的心屬於中國,屬於北洋水師。」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美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