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微博推動中國新聞進步(組圖)

 2010-04-29 21:1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多位來自上海與廣州等地的媒體人士在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與美國東西方研究中心聯合舉辦的有關中國網際網路與新聞自由的研討會上表示,中國網路急速發展,為媒體與社會帶來巨大變化。他們說,微博的出現與流行,更是不容忽視。

*微博找新聞線索*

在研討會上發言的廣州南方都市報編輯鄧志新表示,儘管他在傳統媒體工作,但他每天上班展開工作時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微博,尋找新聞線索。他說,很多媒體人士也在微博上互相交流,看到更多的觀點。鄧志新表示,他個人很依賴微博來開展工作,消息的真偽也能得到證實。


南方都市報編輯鄧志新

他說:「新聞它很容易在那裡真偽得到證實,你就不需要一定要到新華社出來一個完整報導,中央電視臺出現一個完整的報導,你才知道這個事件的真相。你可能通過閱讀微博,你追隨幾個你熟悉的人,你可能就知道這個事件的真相。」

鄧志新說,推特(Twitter)在去年伊朗的群眾上街示威運動中發揮了效用;微博在中國推動社會的原動力上,雖然不能與之相比,但也值得注意。他提到,藝術家艾未未兩年前的四川大地震中利用博客發動志願者收集遇難者名單,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

*評論能改變民情*

出席研討會的南開大學新聞系副教授熊培雲也是多份報刊的評論員。他認同微博在中國社會中上升的力量。熊培雲指出,評論的效用不一定立竿見影,未能使政府立即改變政策,但它對民間思想確實在發揮著影響力。

他說:「如果從媒體的發展來說,最大的一個變化,就是評論的訊息。對中國的影響,我覺得,有時候,它未必完全是說敦促政府做什麼、改變了什麼,它更多的是民情,對民情,對大家觀念的一個影響。」


南開大學新聞系副教授熊培雲

熊培雲表示,在他寫評論的過程中,他曾經遇到挫折,看到礦難與拆遷事件在社會上不斷重複發生,感到無力、無助,因而減少寫作評論。他表示,但最後他想通了,恆久的參與寫作評論,也是在創造歷史,所以要堅持下去。

熊培雲說:「我自己,我覺得我也是參與到這民情的改造,當然我也認為我在寫評論的過程中,我也得到很多的啟示,就是我自己在不斷的思考,同時和別人討論的時候,我一些觀念可能也會得到修正,慢慢的一點一滴在做,致於我說,有些人是否覺得悲觀?我自己是一個比較樂觀的一個人。」

*金錢誘惑挑戰媒體良知*

熊培雲表示,以前社會的啟蒙是通過知識份子來完成;現在更多是通過公共事件、一些悲劇性人物,以致無數的網民、無數評論員的參與,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動了新聞的進展。他提到,網上有一些付費評論的出現,但他們的影響力還是有限。


新民週刊主筆胡展奮

來自上海的新民週刊主筆胡展奮也提到金錢誘惑。他說,兩年前上海東方早報在報導三鹿問題奶粉事件上也面臨利益的考驗,但最後新聞良知戰勝了金錢誘惑,是最早公開點名的一家媒體。

胡展奮說:「面臨的是很大的誘惑。據我所知,當初在報導是否要見報的前序,三鹿集團是出高價,要買這條新聞,數字還是有誘惑力的,起碼是六位數以上吧!可能是七位數。」

與會多位媒體人士都希望,中國網路力量能更促進傳統媒題的新聞事業發展,長遠促進彼此的社會監督功能。

来源:美國之音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