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真快樂掌中劇團

演戲快快樂樂 看戲高高興興

 2010-04-14 15:5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真快樂掌中劇團」家傳三代,致力於古典布袋戲的發揚與保存。
圖右至左為第一代江賜美、第二代柯加財、第三代柯世華與柯世宏。
張銘宏攝影

從2000年參加「匈牙利國際偶戲節」起,「真快樂掌中劇團」足跡遍佈美、日、韓、荷蘭等地。《武松打虎》、《臺灣布袋戲嘉年華》等劇碼,精緻典雅的戲偶以及高超的操偶技巧,看得老外嘖嘖稱奇。

傳統布袋戲每一尊戲偶都是精刻細雕而成,髮飾、配件、服裝都有考究。張銘宏攝影

觀眾目不轉睛、忘情欣賞精緻的古典布袋戲演出。張銘宏攝影

初秋的傍晚,涼風徐徐吹來,臺中縣立文化中心的戶外廣場上,架起了一座雕工精緻、金光亮眼的彩樓。高亢熱鬧的北管樂夾雜著四句聯、地方小曲的聲音迴盪在空氣中。戲台上的藝師正抓緊時間做最後的排演。大、小朋友陸續就座,帶著興奮期待的心情等著好戲開鑼。

76歲國寶級藝師親自獻藝

臺灣布袋戲界的第一代女演師江賜美帶領「真快樂掌中劇團」,當晚將演出《乾隆游西湖──孝子感動天》。戲一開演,76歲的國寶級藝師江賜美,在戲台上雙手俐落地操弄著戲偶,嘹亮的口白準確地傳達著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她與後場樂師合作無間的默契,引領台下觀眾的情緒隨著劇情發展,時喜時悲、上下起伏。

沒有巨大誇張的戲偶,也沒有炫目耀眼的燈光及道具佈景,觀眾仍目不轉睛、忘情地欣賞這場精緻的古典布袋戲演出。

江賜美在十多年前就將劇團交由兒子柯加財及孫子柯世宏、柯世華管理,漸漸退出廟會的表演。目前只有在文化場,才能有機會看見她親自上場主演。

與江賜美搭配的後場北管藝師,是她年輕時一起在臺灣各地「南征北討」的好夥伴,也有幾位是國寶級的,目前也多是退休狀態,在家含飴弄孫。在江賜美的號召下,基於多年情誼,他們再次情義相挺登臺獻藝。這場國內難得一見、充滿古早味的傳統掌中劇,其溫馨討喜、單純率真的演出,帶給觀眾一場不同的文化饗宴。

祖孫三代致力發揚古典布袋戲

出生於臺灣南投的江賜美,是臺灣布袋戲史第一代女頭手(主演)。在五十多年的演藝生涯中,她由外臺廟戲、內臺戲園戲,到巡迴夜市賣藥及至後來定居有「北管布袋戲藪」美譽的臺北新莊市,見證著臺灣近代布袋戲的興衰起伏。特別的是,從早期的「賜美樓」到今天的「真快樂」,家傳三代,祖孫一心同為古典布袋戲的發揚與保存努力,尤其難能可貴。

目前已是阿嬤的江賜美,父親江同生是知名的後場樂師。16歲時,她在父親的堅持與鼓勵下開始學戲。由於父親與南投著名藝師「復興社」張萬得、「森林園」鄒森林、「集義園」周坤榮、「內春」吳樹全等,都有不錯的交情,她觀摹這些知名藝師的掌上功夫與劇情、口白,加上自己發奮苦練,功夫日日精進。

由紅戲班至賣藥走江湖

1950年,江賜美的父親以「賜美樓」之名正式組成自己的戲班。打著女性頭手演師的名號及紮實的掌上功夫,很快在南投戲劇界打出聲名。尤其許多女性觀眾就如親姊妹一般疼愛她,每次演出都熱烈支持、鼓勵,於是「賜美樓」名聲逐漸擴大,連臺北的戲園也注意到她這一號人物。

江賜美19歲那一年,臺北著名的「聚樂園」戲院正式邀請「賜美樓」演出。「聚樂園」原只邀請「亦宛然」、「小西園」兩支布袋戲班輪流演出,「賜美樓」演出便成為臺北布袋戲界轟動的大事,觀眾聽聞是女頭手演出,紛紛爭相看戲。此後,「賜美樓」便成為全臺各戲院爭相邀約的紅戲班,經常在嘉義、臺南、高雄、臺東的戲園演出。

不過,隨著台語片的興起,許多內臺的戲園,紛紛改為電影院,在1950年代後期,內臺戲已漸漸凋落。這時,已結婚生子的江賜美,為了有穩定家庭收入,只好與藥商合作,巡迴臺灣各鄉鎮演出,過著演布袋戲兼賣藥的走江湖生活。

「演戲時快快樂樂」的劇團

「賜美樓」自成立那一年起,一家人便無法過正常的家庭生活,六名子女跟著父母四處流浪,有時候甚至一年要換好幾個學校就讀,夫妻倆很想要為子女尋求一個穩定的地方定居下來。江賜美35歲那一年,戲團來到臺北各鄉鎮巡迴演出,許多中南部來的鄉親對他們特別親切,而臺北人看戲比較文雅、爐主很有禮貌等,也讓他們印象深刻,便決定在臺北新莊落腳。

以江賜美十幾年的戲劇經驗,很快就在臺北打出一片天地,有時一天可以做到三棚戲。有些人眼紅,便向警察檢舉,認為「一支牌照最多可演一棚戲,江賜美一支牌怎麼可以做到三棚戲」?為了應付警察機關的壓力,江賜美另外申請了「真快樂」、「新快樂」二支牌照。

「演戲時快快樂樂,看戲的觀眾也高高興興」是江賜美取名「真快樂掌中劇團」時的希望。

臺灣早期,女演師受限於婚姻、家庭,大多數人都無法以布袋戲做為終身的志業;在現代社會,傳統布袋戲也似成黃昏戲種。60歲以後,賜美阿嬤逐漸退出舞臺,將劇團交由兒子柯加財及孫子柯世宏、柯世華管理。她為人謙虛、做事認真,對後輩諄諄教誨:「做戲好壞很難講,但是一旦我們受邀去演戲,不管台下觀眾有多少人,一定要按照規矩,將應有的布袋戲動作展現出來,我們一定要有敬業的精神。」

第二代的柯加財從小在戲團里長大,承襲母親精湛的手藝、絕妙的口白與五音,從事布袋戲的編導及主演多年。戲團在他勤奮努力的經營下,建立了好口碑,仍能保持長期聲名不墜,並曾獲得臺北市地方戲劇比賽評定優等獎及最佳主演,及多次獲得臺灣區「地方戲劇掌中劇」優等獎殊榮。

隨著時代變遷,娛樂活動千奇百怪,傳統布袋戲不再擁有大批的觀眾支持,劇團生存不易。爾後因民間信仰的需要,在廟口漸漸形成「卡車布袋戲」,兩個演員搭配著錄好的口白、音樂在車上搬演,民眾來上香拜拜,等待時間偶爾會駐足觀看。布袋戲幾乎僅存敬神酬神的作用。

可喜的是,近年來興起一股回歸鄉土的浪潮,民間團體及政府對傳統文化逐漸重視。

「第三代」的使命感與豪情壯志

第三代「六年級」的柯世宏、柯世華出身布袋戲世家,從小耳濡目染,毅然投身家族事業。秉持著對布袋戲的熱情與喜愛,對發揚光大古典布袋戲藝術,有著堅定的使命感與豪情壯志。

兄弟二人能演出、能演講、能企劃,有他們的投入,發揚布袋戲藝術,如虎添翼。

從2000年參加「匈牙利國際偶戲節」起,「真快樂掌中劇團」足跡遍佈美國、日本、韓國、荷蘭等地。《武松打虎》與《臺灣布袋戲嘉年華》等劇碼,精緻典雅的戲偶以及高超的操偶技巧,看得老外嘖嘖稱奇。2002年「保加利亞金海豚國際偶戲節」演出,柯世宏與柯世華獲得藝術節最受歡迎男演員獎殊榮,成功地將傳統偶戲之美推向國際。

面對漸漸失去的觀眾群,柯世宏與柯世華立下志向「要為布袋戲找回觀眾」。柯世宏自臺藝大應用媒體研究所畢業後,繼續赴美進修深造取得康乃狄克大學偶戲碩士。回國後,2005年他和「無獨有偶劇團」合作《戲海女神龍》,戲中他操演自己拿手的布袋戲,將賜美阿嬤的故事搬上現代劇場。他希望能將自己所學的影像和西方偶戲技巧跟傳統結合,透過不同的方式,讓更多現代人瞭解布袋戲。

教學、公演,傳承掌中文化

此外,「真快樂掌中劇團」也投入學校教學及文化場次的公演。到學校演出時,用國、台語童詩開場,有時甚至以英文「Long time long time ago」開場,劇情融入現代語言、生活。風趣幽默的演出,逗得小朋友哈哈大笑!劇團也針對小朋友設計了一套特有的課程,從認識布袋戲、製作布袋戲,到編劇演出,全部都讓小朋友自己一手包辦。

透過文化場的演出,江賜美經典的「傳統古冊戲」(章回小說),如《楊本縣過臺灣》、《臺灣布袋戲奇談》、《乾隆游西湖》系列等,一一呈現在觀眾眼前。藉由劇本展現出的親情孝道、忠孝節義,在演出中潛移默化,達到掌中文化的傳承與延續。
江賜美一家三代努力為經典布袋戲的傳承與發揚尋找新契機,讓人深深感動……

《看》雜誌訂閱網站http://www.watchinese.com

来源:看雜誌49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