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稱,它遭到了源自中國、針對其公司基礎架構的高技術、有針對性的攻擊。谷歌對這一情況非常公開化的反應醞釀了數週之久,其間谷歌創始人佩奇(Larry Page)和布林(Sergey Brin)深度參與。
谷歌CEO施密特,谷歌創始人佩奇和布林,照片拍攝於去年7月。
對這兩個人來說,"中國"一直都是一個敏感話題。與布林交談過的人說,很久以來布林就曾向朋友和谷歌的同事吐露他對於在華經營的矛盾心理,說因為他在俄羅斯度過的童年,所以對於與政府內容審查合作的道德困境就更顯突出。多年來,布林一直是谷歌非正式的企業良心,及其"不作惡"(Don't be Evil)信條的守護者。
針對網路攻擊的調查在數週前展開,但谷歌是怎樣偵測到攻擊的還不清楚。據知情人士稱,當谷歌員工蒐集到更多證據、並相信這些證據表明攻擊與中國和中國當局存在關聯時,首席執行長施密特(Eric Schmidt)與佩奇、布林開始一起討論應該如何做出反應,由此展開一場激烈的辯論,探討究竟是留在中國、盡力從內部改變這個政權,還是應該離開。谷歌一位發言人說,佩奇、布林和施密特都不會發表評論。
據這些知情人士稱,施密特堅持一貫看法說,在中國經營業務以盡力開放這一政權是道德的。布林竭力反駁說,公司已經盡了力,繼續審查搜索結果再也說不過去。
據一位知情人士稱,三人最後一致認為,他們應當公開披露這起攻擊,努力與他們眼中企業界存在的一種暗箱文化決裂,不像它們那樣對這種性質的攻擊保持沉默。
上述幾位知情人士稱,很快,谷歌負責公共政策與傳播事務的副總裁惠特斯通(Rachel Whetstone)開始為公司計畫公開發布的聲明起草並修改了數個版本,然後讓三人過目。
三位大頭一致認為,博客文章除了談論攻擊事件本身以外,還應該加上一些有關人權問題的措辭,其中最強硬的措辭是博文倒數第二段中的一句話。
該段落說道,在考慮了這些網路攻擊以及中國過去一年試圖進一步限制網路言論自由的行為後,他們決定重新評估谷歌在中國業務運營的可行性。
由於擔心谷歌在中國的員工有可能遭到報復,谷歌的兩位創始人及其顧問要求在聲明中加入了一行文字,說該決定是由公司在美國的管理團隊做出的,谷歌中國團隊對此毫不知情,也未曾參與。
據兩位知情人士說,谷歌的一批管理人士週一被告知,公司計畫週二公布上述聲明。
為了進一步保護在華的中國員工,谷歌的管理人士在聲明發布前幾分鐘才將此事通知中國團隊的絕大部分員工。
谷歌三位最高決策人士發生意見不一併不是什麼新鮮事。比如說,施密特去年就對記者們說,他曾一直反對佩奇讓谷歌推出一個網路瀏覽器的想法,但最終還是接受了佩奇的意見。
谷歌在中國的行為一直在為西方公司是否應在中國做生意這一涉及範圍更廣的地緣政治爭論輸送話題。2006年,在谷歌表示將審查其中國搜索引擎後,美國眾議院要求該公司前往國會解釋其這一行為。美國眾議院已開始考慮通過立法手段禁止美國公司除某些特定情況外與中國官員合作。
谷歌週二表示,它將不再遵守中國政府的要求,對其在華網站Google.cn的搜索結果進行過濾。該公司說它將與中國政府討論此事,並表示,它意識到此舉可能意味著公司將不得不關閉Google.cn以及公司在華的辦公室。
谷歌的決定與許多美國企業加大在華涉足力度的經營策略可謂背道而馳。中國既是美國企業重要的潛在出口市場,也是美國企業和消費者所需眾多製成品的來源地。
美中貿易的資深觀察人士暗示,谷歌和美國總的來說沒有什麼可以迫使中國放棄網際網路審查或其他行為的影響力。
除了Google.cn這個網站外,谷歌這一決定還有可能影響到該公司在中國的一系列商業項目與合作夥伴。由於如此公開地斥責了中國當局,谷歌自身及其合作夥伴有可能遭到中國政府的報復。谷歌的決定也會影響到其在中國本地市場的競爭者,谷歌撤出中國有可能使他們受益。
- 關鍵字搜索:
- 谷歌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