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是中國文學史上受佛學影響很深的大詩人。王維的詩描繪形象、氣韻生動,往往在短小的詩篇中藉助特殊的意象顯示出渾然的意境與雋永的詩意。其詩中常見的幾個特殊意象使王維的禪詩別具一番獨特的審美韻味。
一、雲
王維特別喜歡在詩中使用"雲"的意象,作為世事人事變幻虛無的象徵。如:"天路來兮雙黃鵠,雲上飛兮水上宿"《雙黃鵠歌送別》,"入雲中兮養雞,上山頭兮抱犢"《送友人歸山歌二首》其一,"素懷在青山,若值白雲屯"《瓜園詩》,"西嶽出浮雲,積雪在太清"《華岳》等等。王維描寫景物時,注重探究外在形式所蘊涵的意味,從而寫出實際事物虛幻的特質。而"雲"這一意象正能極巧妙地取得這一效果,如《終南山》: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藹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宿處,隔水問樵夫。
終南山高聳入雲,連綿千里,那似是而非、似有而無的白雲和青靄給他披上了一件神秘的虛幻的輕紗,即使雲霧消散,終南山呈現出來的本來面目仍是變幻多端、捉摸不定。終南山的崇高與虛幻,使人不由自主地感到人的渺小與孤獨,感到人世的虛無變幻。
二、月
王維禪詩中常運用"動"來表現"靜",以動寫靜,動中求靜,喧中得寂,表現充滿禪意詩情的境界。而這種靜的境界王維詩中經常用"月"的意象來表現,例如《鳥鳴澗》中寫道: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此景此情,何等靜謐,前面兩句即刻畫出一個靜寂的氛圍,第三句中極靜的境界使鳥也受不了,隨著升起的月亮而飛起,末句的鳥鳴聲則使本已極靜的境界演進到更加寂靜的境界。再看王維的另一首詩《竹裡館》: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詩中那與世隔絕的、超然物外的主人翁在竹林深處,獨自彈琴,口中不時長嘯。對於他而言那個外人所知的世界是不存在的,只有天上那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跟他能"心有靈犀一點通"。
王維詩中用到"月"的意象的又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酬張少府》等。
三、鐘
王維禪詩中,鐘聲尤其是暮鐘、晚鐘可以說是所有聲響中最能體現禪意詩思的聲響了,它使靜謐的禪世界變得更空靈、更悠遠。如《過香積寺》: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
詩人無心訪寺而深入雲峰,雲霧繚繞之處,忽聞鐘聲而始知有寺。這飄忽而來的鐘聲似乎蘊涵了某種神奇的召喚與暗示,而山則顯得更清幽、更寂靜。
平緩而悠揚動聽的鐘聲,似乎將禪意轉化為詩情,而悠遠無窮的禪意又在這裊裊不絕的餘音中迴盪。這在靜寂中響起、又在靜寂中消失的鐘聲,傳達出來的是永恆的靜。同時又似禪家欲向世人敲響警鐘:世間萬物皆是虛幻的,必將歸於空無。從而把讀者引入"空無合一"之境。
當然,這三種特殊意象並非完全獨立的,它們在王維的詩中往往相互交融,創造出清幽、空靈的境界,閑澹冷寂、悠然自在的情趣,共同構成王維那富於哲理意味和藝術情趣的禪詩世界。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王維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