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陶冬博客文章全文。
歐洲總算選出了自己的領袖,歐洲最終都不能選出一個真正的領袖。
2009年11月19日,歐盟各國選舉比利時首相範任培(HermanVanRompuy)為首任全職總統,歐洲有了一位可以和歐巴馬平起平坐的代表。可是在筆者看來,歐洲選出這麼一位總統,其實是選擇放棄擁有一位可以與歐巴馬平起平坐的自己的代表。
比利時人範任培,在歐洲大陸之外幾乎沒有人知曉。他在治理比利時上有一定的行政能力,廣受當地選民歡迎。但是此公的國際認知度幾乎為零,國際經驗也幾乎為零。
沒有經驗並不可怕,工作本身就是積累經驗的最佳途徑。德國總理默克爾出身於東德,從政前是一位物理學家。不過這並沒有妨礙她領導歐洲第一大國,而且在金融海嘯和失業高企時能夠再次當選。
問題不是在範任培的能力或者經驗,而是他所賦予的權力。歐洲之所以矚意範任培,並將另一位候選人、前英國首相布萊爾排擠出局,恰恰是因為各種政治勢力不希望在國家權力之上,再出現統一的歐盟機制、出現強勢的領袖。一個強勢的領袖,可能損害大國的既得利益,可能成為區域內新的主導力量,這是德、法為首的歐盟國家不願意接受的。
全球政治格局在迅速地變化。從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到G7,再到G20,凸顯出經濟實力的此消彼長,凸顯出政治影響力的此消彼長。而且歐洲在全球化進程中落後於美亞,經濟增長乏力、社會負擔瀋重、企業求變不足。曾經幾度創造人類輝煌文明的歐洲,進步的步伐越來越瀋重,發展的動力不足,國際影響力也日漸消退。面對"不進則退"的逆境,以"求變"為競選綱領的默克爾、薩科齊、貝魯斯柯尼紛紛上位。同時多國通過里斯本協定,以統一歐盟政體破題,加強歐洲的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
歐洲當選總統/總理的改革承諾,早已在危機中飛到九霄雲外去了。這次統一政治機制的嘗試,也啟動伊始便縮水不已。在歐洲諸侯眼中,一個強勢的邦聯領袖帶來的是威脅,而不是改變與機遇。這就決定了無論是範任培,還是李任培,王任培,誰當歐盟總統都不過是擺設,充當的不過是二十七個國家之間的協調人、斡旋者。歐洲選出的是將董事會意見整合起來的董事長,而非強勢主導公司運作的CEO。
在日益瀋淪的經濟、社會中,歐洲擁有一次振作、改變的機會。不過它選擇了繼續過去的老路,選擇了任用一個傀儡作領袖。美、中政治經濟勢力在崛起,新興國家在奮進,在大國政治進入2.0版本時,歐洲決定以不變應萬變。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陶冬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