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牆者的"活紀念碑"
柏林牆倒塌20週年紀念日。共同見證了那段歷史的"三巨頭"--前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美國前總統老布希、原聯邦德國總理科爾再次聚首,為相關紀念活動拉開帷幕。同時,他們也作為歷史締造者而被一些人視為"活紀念碑"。
現年78歲的戈爾巴喬夫則表示,一切都要歸功於人民。"他們才是英雄。那是一代人的成就,光環不能僅僅戴在我們三個的頭上。"
戈爾巴喬夫先生這句話我認為是準確的。這一切當歸功與於熱愛自由德國人民和支持德國統一自由的自由世界的人民。
在這華麗盛大的慶祝中,此時我想起了德國柏林聯邦議會所在地-國會大廈。其南面幾百米遠處。68歲的古斯塔夫·魯斯特站在勃蘭登堡門背面的一處街心花園前,不時向路人散發白色宣傳單. 花園鐵籬笆上,陳列著十幾個魯斯特自製的白色十字架。
"烏都·杜里克,1961年10月5日試圖渡過施普雷河逃往西柏林,被射殺。"
"英戈·克霍格,1961年12月10日試圖渡過施普雷河逃往西柏林,溺斃河中。"
"克里斯·格夫羅伊,1989年2月5日試圖由布裡茨運河逃往西柏林,被射殺。"
每個十字架都詳細記載了一個東德人的名字、生卒年月和死亡原因。那段歷史距今至少20年,如今穿越時空,在21世紀的柏林蒼穹下散發出被記憶塵封的氣息。身為東西方冷戰時期的東德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越牆者。
不時有路人駐足、俯身細看魯斯特對柏林牆以及柏林牆所代表和維護體制受害者的私人紀念。在瓦爾特·烏布利希和埃裡希·昂奈克執政下的東德,這個大腦門、豁牙、左手腕吊著一副手銬的瘦高個曾經度過了9年多的鐵窗生涯。過去,他為東德民眾的自由等基本政治權利而戰;而今他依然在抗爭,只是任務遠為艱鉅-他對抗的,是人們習慣性的對過去的遺忘。
我只要活著就永遠站在這裡
2005年,我和魏京生先生,法廣中文部主任米歇爾在德國參加九評共產黨研討會。旅居德國的葉敏博士帶領我們去參觀柏林牆。行過國會附近,他特意帶我們去見古斯塔夫·魯斯特。我看見他的時候是一個非常消瘦,禿頂的老頭,牙齒損壞很多,一隻手上帶著一個大大的老式的東德手銬。旁邊放著一個捐款箱,路人可以自由免費取宣傳單。宣傳單上,正面是三張配有德英文字說明的照片,其中一張是人們為柏林牆受害者而建的自由紀念碑,遊客在一人高的十字架間徜徉憑弔。照片旁邊這樣註釋:"弗裡德裡希大街與齊默爾街交界處的這塊空地上曾經豎立著1065個十字架。"
宣傳單末尾處是魯斯特及其朋友的呼籲:柏林市政府正計畫拆除德國國會大廈旁的十字架紀念碑,請求您簽名保留它。我在上面簽字後,我問他,您為什麼站在這裡啊。他說許多年前,這裡,他指著地上一條建築的痕跡,這裡就是柏林牆,就在這裡,這幾個翻閱柏林牆被打死了。柏林牆倒塌前兩年,里根曾在柏林勃蘭登堡門附近對約2萬人發表演說,:‘戈爾巴喬夫先生,推倒這道牆。'"可是沒有人,沒有人相信它真的會被推倒。蘇聯人克格勃,美國FBI,他們都沒有預計到。但是這牆倒塌了。
為此那麼多人死去了。如果他們死了,沒有我這樣的活著的人做見證,他們就白白死了,日子久了,誰還會想起。所以我只要活著就永遠站在這裡。
古斯塔夫·魯斯特與作者(右)
我非常感動,當朋友告訴他我是一九八九年天安門運動的中三槍的學生的時候,他非常激動的握著我的手,說,你們是好樣的。一定和我照相(見圖)。原來和他一起照相是一歐元,我給他的時候,他不要,說,我還要站在這裡告訴所有來此的中國人,你們的中國柏林牆也會倒,要有信心。我也開玩笑的對他說,我知道我晚年的工作了,就是站在天安門廣場我中彈倒下的地方做見證,將我取出的子彈和當年的學潮照片擺出來,合照一元錢,捐給中國自由受難者基金會。估計比你生意好,因為天安門廣場人多,於是翻譯之後我們一起哈哈大笑。
德國早已經統一,且統一自由的德國如今蓬勃的發展。融入歐洲大家庭。高福利高工資完好的社會保障醫療保障教育保障社會系統.然而 古斯塔夫·魯斯特人生時鐘彷彿永遠停止在那個時代。他堅守在德國政治中心的這一小角落裡,憤怒地抗議地方當局對昔日柏林牆死亡地帶進行的任何改造或重建。他自製的十字架紀念碑曾被移除兩次,但每次他都回到原地,固執地重立如初。
魯斯特傳遞了他為之堅決捍衛的柏林牆受害者的強烈情感:拆除紀念碑猶如鏟除過去,而這正是將生者與死者聯繫起來的唯一紐帶。十字架背後,不僅僅是一個個生命竭力追求自由的故事,也是一段痛徹心扉的集體記憶。
魯斯特先生不但用青春和熱血爭取過自由,而且以自己的方式捍衛保守那個記憶。一九八九年,在中國北京天安門廣場成千上萬的學生,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開放了一個大大的血花,卻在前蘇聯和東歐結出民主的果實。回想已過的二十年,我們又有多少人如魯斯特這樣堅持,這樣執著。
默克爾在美國國會演說時候以強調自由的可貴:"柏林的自由之鐘,正如費城的自由鐘,是提醒我們自由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標誌,而必須透過奮鬥而來,並在我們的生命中日日維護。"
平安,魯斯特,平安,德國。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張健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