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寇眼中的長沙之虎薛岳將軍
薛岳將軍1896年出生,到1998年去世,幾乎走過了漫長的20世紀。抗戰時,他是殲滅日本鬼子兵最多的抗日名將,被封為國民黨一級上將,相當於元帥級軍銜。他活了102歲,1998年才病逝。是民國史上一個重要的親歷者和見證者。
他11歲就成為陸軍小學的插班生,14歲就加入同盟會,與葉挺等同為陸軍保定學校第六期步兵科學生。他最早加入孫中山組建的第一支部隊--援閩粵軍,參加過歷次北伐和東征,也跟隨過張發奎反蔣,是老資格的國民黨將領和孫中山先生的忠實信徒。"精忠報國",是他一生的追求。
在國民黨將軍中,薛岳素以能戰、苦戰、善戰著稱。抗戰期間,更以四次指揮長沙會戰飲譽中外。葉挺曾盛讚薛岳指揮的萬家嶺大捷"挽洪都於垂危,作江漢之保障,並與平型關、臺兒莊鼎足三立,盛名當永垂不朽"。張治中則誇他是"百戰將軍"。
他又是一個和共產黨部隊作戰多年的反共將軍。是他,紅軍長征時,親率國民黨中央軍八個師窮追不舍,給紅軍造成很大威脅,可以說紅軍走了兩萬五千里,他也長追了兩萬里。毛澤東曾說"有勞伯陵兄遠送"。是他,在解放戰爭時,坐鎮徐州,與陳毅、粟裕部隊鏖戰華東。中共建政初,薛岳在海南構筑"伯陵防線",毛澤東寄語解放海南島的前線將領:"你們遭遇薛伯陵務必持重。"
薛岳的家鄉廣東省樂昌市九峰山是個美麗的地方,筆者撰寫本書前特意與幾位朋友走了一趟。那是2006年的4月,一個"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季節。
早就聞上九峰山的路曲折難行,身臨其境,果然是彎曲險峻,一側緊靠連綿的大山,一側懸著深谷懸崖,小車得小心而耐心地向上盤旋著。因是晴天,視野甚好,放眼處,層林綠翠分明,偶然還發現一兩樹晚開的野桃花,煞是養眼。
小車大概爬了半小時的山坡,山勢平緩下來,前面就是九峰鎮,漫山遍野都是大片大片的李樹桃樹,翠綠如旗,如果早半個月來,可見銀花紅花相間,飄滿山谷。
九峰鎮不大,但鄉土氣息濃厚。薛岳的家鄉就在離九峰鎮不到兩公里的地方,村名叫"小坪石村委大路下村"。車到村前,就可見薛岳家的祖屋,矮矮的一棟平房,幾乎與村裡其他屋無異,顯然他的祖上並不富裕。他發達後,在祖屋邊建了座薛氏家祠,請於右任題的字,雖破損嚴重,仍可見當年的繁華。
家祠旁邊有一座三層高磚木結構的樓房,有些西式建築味,只是人去樓空,讓人平添幾分遐想。在抗戰時期,身在前線的薛岳還為村裡捐建了一個小學,用其父名命名,叫"宗元小學"。可惜校舍現在已十分破舊,被推倒重建,成了另一所希望小學。
三十年前,本評論員尚屬少年,還沒有上大學,但已喜愛新聞工作,有志以記者為職業,因此常常參加一些媒體的實習採訪活動。有一次的採訪,是到廣東省樂昌縣的九峰公社,採訪的目標,竟是薛岳的家鄉。給我留下至今無法淡忘的印象是,薛岳的家鄉人民,對薛岳充滿敬意。儘管當時尚為文革時期,談論薛岳是犯禁忌的事。但是當地的農民說,薛岳是打日本鬼子的英雄,我們不會忘記他的。最記得一個茶場的負責人偷偷對我說,他們採摘了兩斤最好的茶葉,想盡辦法託人送到臺灣,薛岳也託人回信,說收到了家鄉的茶葉,很開心。
薛岳的父親薛宗元原本是普通農民,可他病逝時正是第一次長沙會戰大捷之際,薛岳一時名聲遠揚。父以子榮,薛岳在勝利後為父親舉行了隆重葬禮,蔣介石等為之題寫輓聯,墓園也建得十分壯觀,有牌坊、石臺、石獅、石亭,還有守墓人的房,只是"文革"時全遭破壞。我們來到實地,仍能見墓園邊倒著幾根石雕的殘柱,上面刻有"湖南省政府"字樣,真是"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薛岳是1949年離開大陸的,在臺灣待了近半個世紀,直至1998年病逝。其直系親屬都在臺灣或海外。我們在村中只見到他的一個遠房親戚。他對薛岳的情況也不大瞭解,只提供了幾張薛岳晚年與兒孫合影的照片。
他說,聽臺灣回來的親戚介紹,薛岳晚年時,有些當年日本兵的後裔想到薛岳在臺灣嘉義的寓所去拜訪他,說要感謝薛將軍在長沙會戰後把戰死的日本兵屍骨收集在一起,給予厚葬,十分人道。薛岳一聽日本人就來氣,說他們殺了這麼多中國人,還不肯認錯,堅決不見,非常有個性......
離開薛岳故居,我想起了辛棄疾的一句詞:
想當年,
金戈鐵馬,
氣吞萬里如虎。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鬼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