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種稱謂並沒有任何惡意,但實際上也容易讓人產生不愉快的聯想。科隆市移民融入問題部門負責人佈雷德霍爾斯特就表示說:"外來的公民,我感覺聽上去就好像這部分人並不屬於我們之中一樣,會讓我想起蹭飯的人這個詞。這種稱謂說明瞭一種立場,即存在著區分我們和他人的這樣一種意識。"
"我們"和"他人"。那麼"我們"又是個什麼概念呢。"他人"和"我們"之間又有什麼區別呢?外來這兩個字能不能被取消呢? 科隆難民局的許福爾曼回答說,很難。因為外來就是外來,他們同本地公民還是不一樣。她說:"他們是外來的人。這一點會被首先強調出來。而之所以他們被這樣稱呼,是因為他們同我們這裡的人不一樣,同和我們在一起生活的人不同。他們是一部分特殊的公民。這也是根據他們出身的民族或者是根據某種特定的範疇才這麼稱呼的。"
不容忽視的是,德國現在已經有許多來自遙遠國家的移民。那麼是否可以問問他們對這種稱謂的感覺呢。佈雷德霍爾斯特說,外來公民有時同本地公民一樣,也不知道應當怎麼回答這個問題。他說:"我還能回憶起美國黑人的歷史。美國黑人總是說,請你不要因為我的黑皮膚就對我特別關照。但潛台詞的意思仍然是,請你尊重我,我是個黑人。因為我的黑皮膚我才受到了歧視。我認為,在德國,這種對本地居民和外來居民在稱謂上作出區別的現象,還要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直到我們這個社會將公民的多元化視為正常狀態才會結束。"
德國人口多元化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遺憾的是,這個社會還不是一個完整的公民社會,因為德國人和外來公民分別有著他們自己的小社會。許福爾曼指出,正是由於這一點,這種稱謂不能說是無傷大雅。因為它反映了聯邦德國社會的力量對比。許福爾曼表示:"問題是,究竟是誰在使用這個稱謂,是誰發明瞭這個稱謂。當然是居民佔多數的社會群體,而不是移民,或者說是有移民背景的人。在德國這類人一度被稱為外國人,然後又被稱為外來人,後來又被稱為移民,被稱為有移民背景的人,有移民歷史的人等等。但是說來說去,這些稱謂後面都有著明確的居民種類劃分,就是我們和他們。"
從外來公民變為公民是一條漫長的道路。這條道路可以追溯到德國尚不是移民國家的時代。而外來公民這個稱謂, 最終也將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由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