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我們上一期談了中國的房市問題,人們往往把房市和股市放在一起來談,而且這兩者往往都是一個方向的運動。今天我們就請程曉農博士繼續來談一談:中國股市的現狀。
去年上半年起中國股市大幅跌落,從6,000多點一直跌到了2,000多點。中國的股市就像是翻滾過山車,今年半年的時間又從2,000多點漲到了3,000多點。當有些不明就理的人,認為這表明瞭中國經濟的復甦,更多的人,不論是中國的股民、企業、上證公司、政府還是社會各界學者都非常清楚,中國股市上漲是代表不了經濟成長的,因為大多數人把中國股市看成是一個投機的地方。那麼這回股市上漲的原因是什麼呢?
程博士:中國的股市其實和房市是同步在運動,從去年上半年開始股市逐漸的大幅度的跌落,那麼到去年下半年以後,一直最低跌到2,000來點。這個時候,全世界都認為中國的股市垮了,中國國內的股民也是這麼看。但是,隨著中央政府刺激經濟的5、6萬億投資,拋出去以後,首先是房市起來了,緊跟著股市也同時起來了。那麼現在股市已經漲到3,000多點了。
但是呢這一次國際社會,特別是國際金融界對中國這個股市的情況並不看好。因為大家都知道,中國現在經濟還處在相當困難的階段,企業的營利狀況很差,所以本身沒有理由,因為企業營利狀況的好轉,帶動股價上升。那麼,這種情況下,股市突然的抬升,從2,000多點,現在已經到了3,700點,很多股民又開始跟進了。這種情況,有一個可能的原因,那就是這一次刺激經濟的5、6萬億資金當中,有相當一部分投入了股市。
就是說很多企業,甚至可能包括銀行,都直接、間接的把資金投入股市。這樣的話呢,由於這些機構的投機性炒作,硬把股市給拉起來了。但是,中國的上市公司的業績並不好,上市公司的業績並不能支撐目前中國股市的這種表現。從股市的常規來講,人們觀察購買一張股票是否合算的一個標準,叫做"本益比",本是資本的本,益是收益的益。
"本益比"的含意是說,你購買一個股票的價格,和這個上市公司每股分給股民的、分給投資者的營利,就是紅利,他的比例是多少。因為投資股票,如果說收益太少,沒有投資回報,那還不如存款呢。
主持人:那麼"本益比"怎麼來衡量,怎樣來決定股票的價值呢?
程博士:因為投資股票本身有風險,所以,這個"本益比"應該是要遠遠高於銀行的存款利率。因為投資就是為了獲得收益,為了獲得回報,沒有人投資是為了送錢給別人。那麼既然是投資為了回報,他就要考慮回報的這個比率。所謂的"回報",指的是上市公司對購買他股票的投資者的分紅,或者叫紅利。
本益比越小,說明這個投資者買的股票便宜,這個回收這個成本的投資成本的時間越短。比方講,如果本益比是10%,那就是說,他這個購買一張股票10年之內的分紅,就已經足以償還他的本金。換句話講,他投資...比方講100塊錢買了一張股票,這家上市公司給他的紅利,10年內就已經相當於他的本金數額,那麼對投資者來講,這是一個很划算的投資,也就是說,他的回報率高達10%以上。
那麼,反過來,如果說本益比是30%,那就是說:一個人投資購買了股票,要30年以後,他所獲得的紅利才能夠抵償他本金的數額。這個時候,相當於投資回報率只有3%,這就只相當於銀行存款的利率。如果是正常的投資者,這種股票是不應該買的,你還不如存款呢。因為存款沒有風險,買股票是有風險在,回報率和存款一樣,那你還買他幹什麼呢?
正常的投資者如果不想投機,那麼承擔這個股市大起大落的風險是完全不值得的,沒有理由那樣做。目前在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在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目前的股市的本益比,基本上在10到12倍,也就是說股票價格很便宜,上市公司的回報相當豐厚。所以,這個時候買股票對投資者來講是比較合算的。
而中國呢,這個本益比向來不正常,在去年股市最高達到6,000點的時候,本益比有時候能超過30倍到40倍。即便是在今年,目前經濟如此蕭條的情況下,中國上市公司的本益比,六月底的時候,還是20幾倍。也就是說,這種股票根本就是垃圾股。
那麼,為什麼中國股民對垃圾股如此熱衷,那就是因為中國的股民都不是正常的投資者,全是投機者,而投機者是不考慮長遠回報的,只是為了短線炒作,今天買進,明天股票價格高了就趕快拋出去。正因為這種廣泛的、普遍的投機心理,所以,中國股市是只有泡沫不可能正常。
主持人:聽眾朋友,您現在收聽的是《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臺的《中國觀察》專欄。在剛才的節目中程博士和我們分析了:中國股市的本益比,已經使股市沒有投資價值,那還不如銀行存款。那麼是誰還在股市上炒作呢?
程博士:現在在股市上炒作的呢,有一部分是機構投資者,但他不一定完全由機構直接出面,比方講,很多私營企業現在在把生產資金抽出來炒股;另外呢,銀行也有一部分資金通過其它的管道流到股市上去。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這個在前一段時間股市上吃了虧的那些股民,還想翻本。所以,有很多人現在撤出來以後,又重新殺回去。
總的來講,現在股市這個漲勢並不算好,也就是 3,000點而已。但是,剛才已經講到:3,000點的時候,本益比已經達到25倍左右,比國際上其它國家的股市行情呢本益比高出了差不多一倍。也就是說,本益比越高,越說明瞭股票不值得買;本益比越低,越說明這個投資比較合算。那麼在中國股票已經本益比如此之高,不值得買的情況下,還有那麼多人炒。所以,這股市風險很大。
但是呢,這次股市如果泡沫再破滅的話,在3,000 多點破滅,他的衝勁不會像前兩次那麼大。因為目前吸引到股市上去的投資者,或者是投機者,數量並不算太多,所以,股市也沒漲到去年最高峰的水平。一旦泡沫破滅,那麼毫無疑問,這個大部分這次參與炒作的人,還要再虧一大筆。
主持人:我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中國股市增長和中國經濟增長,是否有關係呢?我們都知道股市是一個泡沫,那麼,是不是中國經濟本身也是一個泡沫經濟呢?
程博士:實際上,中國的所謂"股市泡沫"呢,就是中國經濟泡沫的主要部分。那麼,反過來講,經濟的泡沫就體現在股市泡沫上,但是經濟泡沫還體現在房地產的泡沫上。所以,中國目前整體經濟,其實沒有什麼明顯的改善;而且呢,政府這個5、6萬億刺激經濟的資金,最後表現為股市和房市的泡沫,正好說明這個經濟沒有起色。
因為我們都看到在真正的市場經濟國家,雖然政府刺激經濟的投資通過各種方式,輸入社會各個部門之後,他也會表現為房市的某種程度的回升。但是,無論是在美國還是其它國家,房市和股市都不會有中國這樣子明顯的大幅度的提升,因為資金首先進入了最需要資金的企業。
但是,在中國情況不同,最表面上是企業最需要資金,但是,企業本身沒有改善產品數字,增強企業競爭能力的動力。說白了,企業只不過在混日子,政府給他錢,用銀行貸款去餵他們;而企業的做法是,你餵我正好,我拿這個錢去投機。這樣的企業已經明顯屬於不正常經營,當然,這種情況不能簡單化的說,這個混日子的企業,熱衷於投機的企業,是經濟泡沫。
而只是說中國這個經濟的體制,現在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問題。就是很多企業現在變得越來越賭徒化,他們的經營行為像在賭博,而不像是為了長期的發展企業的生產,提升企業的競爭力,這是中國經濟問題的根源所在。
主持人:感謝程博士的分析。
*******************
曉農博士簡介:
程曉農祖籍南京,五十年代生於上海。初入中學即逢文革,旋赴安徽肥東縣插隊。與農民朝夕相伴數年,嘗知稼穡之艱,農民之苦,官吏之貪。該縣處江淮之間,物產豐富,然當地農民據實相告,"大躍進"時期全村餓死人口幾佔一半。慘禍之烈,甚於外寇入侵。農余遍讀當時流行的馬列政治經典,對照現狀初萌對烏托邦理念之疑。1975年赴安徽地質局327隊工作,供職綜合計畫科。1978年高考被錄取,擇赴京就讀,入中國人民大學計畫統計系,直至研究生畢業。以求實和獨立思考的方式學習,尤感計畫經濟的理論漏洞百出、謬誤至深。由此更加關注制度變革,如當時許多青年學子一樣,投入經濟改革的政策研究,願以一己薄力促進國家的積極變革。
研究生畢業後初到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研究室,得以瞭解最高立法機構的日常運作,也體認到身處集權式官僚體系內實難有自我期盼的作為。一年後即轉到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所,此系當時北京最吸引青年知識份子之地,思想活躍,束縛最少,使命感強。在該所曾任綜合研究室主任。數年中參與經濟政策的研究討論,也多次與當時的改革領導者趙紫陽會議。深入到改革政策的制定過程中,愈發體會到改革之艱難和當時改革領導者之孤弱。從局內觀,國家的變革僅憑理想和信念實難推展,事涉不同利益集團的互動,學者若限於經濟思維而研究建議政策,其實用到底有限。欲把握轉型的可能軌跡,宜充分認識改革的社會政治過程。
1988 年底應聯邦德國艾伯特基金會邀請赴德國經濟研究所作訪問學者,轉而關心社會主義國家的社會政治問題。訪問期間1989年的天安門運動爆發,"六四"後國內形勢劇變,原供職之研究所被當局關閉,多位同仁身陷囹圄,乃取消歸國行程,留居海外。先後在法國、美國以訪問學者從事轉型中國家社會政治問題的研究,然後考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為深入研究原社會主義國家的轉型,選擇俄國這個與中國共通最多的國家為參照,習修俄文,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數赴俄國的企業鄉村調查。
自 1997年起接任在美國編輯出版的社會科學學術季刊《當代中國研究》主編,已歷十年。《當代中國研究》如今擁有世界上90多個國家的讀者,在中國更是廣受歡迎。這個雜誌既為國內學者獨立自由的學術研究成果提供論壇,又幫助國內讀者和世界各國的中國問題研究者深入瞭解今日之中國。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程曉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