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似雞眼!--談「病毒疣」
一位母親帶了小學年紀的女兒進了診間,指著小孩子手指頭上幾顆大小不一的深色皮膚硬塊,憂心忡忡地問醫師:「這是不是雞眼?試過幾次的冷凍治療,仍然無法根除。」由於治療過程的疼痛記憶,讓小孩只要一聽到冷凍治療,隨即眼淚就奪眶而出。小英是一位高中生,腳底長了一些皮膚硬結已有數月之久,剛開始小英不以為意,卻見這些硬結日益長大,數量也逐漸增多,甚至有時候穿鞋子走路會造成疼痛。在同學的建議下,小英試過在藥局買雞眼貼布來貼,貼上去一天後,貼過藥膏的部分會整個變白而且碰到也不會痛了,但是只要不貼,沒多久就又恢復原狀。小英感到困擾,於是求助於皮膚科醫師。
雞眼古稱肉刺,依中醫古籍所載,肉刺與疣有別
「雞眼」一名出現於清《醫宗金鑒》:「肉刺證由纏腳生,或著窄鞋遠路行,步履艱難疼痛甚,玉簪根搗貼塗靈。」【注】此證生在腳指,形如雞眼,故俗名雞眼。根陷肉裡,頂起硬凸,疼痛步履不得。或因纏腳,或著窄鞋遠行,皆可生之。......
宋《聖濟總錄》卷一三八:「論曰肉刺者,生於足指間,形如鞕胝,與肉相附,隱痛成刺,由靴履急穿相摩而成。」
隋《巢氏諸病源候論》(元刊本)卷三十肉刺候:「腳指間生肉如刺。謂之肉刺。肉刺者。由著鞋急小。趾相揩而生也。」
此外,古時候早有疣的病名,隋《巢氏諸病源候論》卷三十一疣目候:「疣目者。人手邊忽生如豆。或如結筋。或五個。或十個。相連肌裡。粗強於肉。謂之疣目。此亦是風邪博於肌肉而變生也。」宋《聖濟總錄》卷一百一面體疣目:「論曰風邪入於經絡,氣血凝滯肌肉,弗澤發為疣目,或在頭面或在手足或佈於四體,其狀如豆如結筋綴連數十,與鼠乳相類故謂之疣目。」可見古人對於疣的觀察極為正確。
只知道有雞眼,卻不知道有疣,是以訛傳訛的結果
由上一段中醫古籍所記載病名,我們可以得知雞眼(肉刺)與疣古已有之,書中也強調雞眼只生於足指間或腳指,並不生於他處。絕大多數的人只知道有雞眼,卻不知道有疣,實在是長久以來以訛傳訛的結果。病毒疣是由人類乳突狀病毒(HPV: Human Papilloma Virus)傳染所造成,具有傳染性,可以傳染他人也會自我傳染。人傳人的傳染途徑通常是間接性的,也許經由一些共同接觸的物件表面如手把、器具、修理工具、地板等等。惟獨生殖器疣(俗稱菜花)是性病的一種,因生殖器粘膜接觸而傳染,所以傳染途徑和其他型的病毒疣有所不同。
常見的病毒疣種類有尋常疣、跖疣(足疣)、扁平疣、生殖器疣(俗稱菜花),目前已知人類乳突狀病毒的型別已經超過80種,不同的病毒疣型別,有其固定的生長型態及固定部位,所以不會到處亂長。
病毒疣的外觀會因生長部位而不同
病毒疣的外觀會因生長部位而不同,例如生長於手部時呈現圓形顆粒突起、表面粗糙乾硬,若生長於指甲周圍則容易融合成一塊,甚至延伸深入甲溝、指甲甲板下。生長於腳底時,由於走路重力壓迫,通常不會隆起,而是形成扁平的硬塊。扁平疣好發於臉部、手臂、腿部,呈薄而扁狀,數量極多,甚至會痒。生殖器疣生長於生殖器、會陰部等皮膚柔軟潮濕處,通常呈現花椰菜狀隆起,這大概也是俗稱菜花的原因。
為何有些人會感染病毒疣,有些人卻不會?
皮膚科醫師常被問到,既然是傳染病,為什麼同是家人中就只有一人感染呢?病毒疣是一種傳染病,理論上每一個人都可能被傳染。如同感冒一樣,有些人特別容易感冒、有些人卻不會。這或許牽涉到個人衛生習慣、接觸傳染原機會多寡、皮膚上是否容易有破損(如魚販、廚師、技工、孩童),或個人體質因素、對人類乳突狀病毒的抵抗力較弱等。一般人容易將這擴大解釋成「免疫力差」,因此誤解而要求醫師抽血檢測免疫系統,這真是「錯把馮京當馬涼」了。不過,如愛滋病人、器官移植而接受免疫抑製藥物治療的病人,的確比一般人容易被傳染病毒疣。
同樣長在腳上,病毒疣跟雞眼有何不同?
雞眼是生長於腳趾趾間的皮膚硬結,主因是表皮角質層因摩擦而增生變厚所造成。雞眼的皮膚表面光滑隆起成緩坡山丘形狀或高原形狀,生於指間或腳底由於壓迫而會造成疼痛。依照古中醫書籍,雞眼的病因來自鞋子緊穿或腳趾關節彎曲凸出,加上走路腳趾關節的皮膚摩擦而引起。由於外觀上長得像雞的眼睛,所以自古即有「雞眼」的俗稱。老一輩的人,常以刀平削雞眼來減輕疼痛,但假使走路姿勢不改、鞋型不變,經過一段時間雞眼又會原地再生。長在腳上的病毒疣並不限定長於趾間關節或腳底凸出位置,數量上也往往會有多處,而且通常可以觀察到有粗糙表面。
如何以簡單方法自行分辨病毒疣跟雞眼?
由於病毒疣寄生於表皮細胞內,造成表皮細胞增生、過度角化,生長像花椰菜狀、富有豐富微血管充滿於皮膚真皮層乳突,所以若以銳利刀片逐層平削,病灶會呈現黑色小點,如此可以確認是病毒疣。而雞眼屬於表皮角質層增厚,若以銳利刀片逐層平削,只見光滑珍珠色角質層,不會觀察到黑點。
病毒疣跟雞眼的比較表
如何避免或預防病毒疣的傳染?
在公共空間尤其是泳池、溫泉池、宿舍等公共浴室或是健身房、舞蹈教室等場所應該避免打赤腳,且盡量穿用自己的拖鞋。一旦感染也千萬不要嘗試自己以刀剪這些病毒疣病灶,以免擴散。
病毒疣是否一定需要治療?
在孩童或年輕人身上,我們的確聽到有些人的病毒疣未接受任何治療,經過數個月或數年後自行消失的經驗。不過,這些人病毒疣的數量常是少量的或是屬於扁平疣類型,也有可能這些自行消失的個案是屬於誤判,將其他非傳染性的皮膚病如結節性痒疹或角化瘤,未經皮膚科醫師判定,自認為是病毒疣。如果病毒疣的數量多、生長速度快、且會造成困擾或疼痛,建議還是及早接受治療。何況病毒疣具有傳染性,不接受治療的人,本身就是一傳染原,對於周遭的人是一個潛在風險。
病毒疣的治療方法
早期不管是病毒疣或雞眼,病人習慣於接受外科手術切除。不過,在腳底的手術縫合傷口偶有可能會造成永久性疼痛疤痕後遺症的產生。現在已有更新的治療方式如液態氮冷凍治療、二氧化碳雷射,讓治療的傷口減少,照顧上可以更為方便。
皮膚科常用的治療可以分成藥物治療及非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是以高濃度水楊酸藥水塗在病灶處再加上密封,每天使用一到兩次,讓表皮逐漸脫皮,達到讓病毒無處寄生的目的繼而根除它。通常用藥時間要長達數週才會見效,極需要耐心。以水楊酸藥水治療的優點是,治療過程少有疼痛,但偶而病灶周圍的正常皮膚受藥水侵蝕也會造成疼痛。在會陰部或臉頸部等皮膚脆弱部位,也應避免使用高濃度水楊酸藥水,以免傷害皮膚。所以這個治療方法需要有經驗的醫師或護士教導正確使用方式,才容易見效。另有一種深咖啡色藥水叫芫菁素,具有細胞毒性可以破壞表皮細胞,造成起水皰反應,進而破壞病毒疣結構。不過這種藥水具有毒性及危險性,必須由皮膚科醫師來執行塗抹。目前也有一種藥膏以塗抹方式治療病毒疣,其作用機轉在於誘發患部周邊皮膚的免疫反應,藉由自我的免疫系統來攻擊破壞病毒疣。使用方式需要每日或隔日塗抹數星期,視紅腫反應調整用藥間隔。由於藥效較弱,目前也發展出與液態氮冷凍治療並用的方式。
非藥物治療
皮膚科常用的非藥物治療有液態氮冷凍治療、電燒手術及二氧化碳雷射手術等。冷凍治療是以冷度在零下196度的液態氮,接觸或噴在患部,使患部皮膚產生輕微表層凍傷,藉以破壞表皮讓寄生其中的病毒無法生存。冷凍治療需要富有經驗的醫師執行,才得以掌控冷凍時間及冷凍深度,做到恰到好處,以免過輕而毫無效果或過重而產生疼痛血皰甚或傷害深部真皮,真皮傷害容易留下疤痕。也由於冷凍治療控制不易,往往需要多次的治療。電燒是電能經由金屬傳導,因電阻抗產生熱能來破壞組織。雷射是一種強化的光,光能量轉化為熱能破壞標的組織。電燒需要金屬頭直接接觸組織,如果金屬頭不乾淨可能會傳染疾病光線不用接觸組織,非常安全。另外,電能的傳遞沒有選擇性,組織破壞性大,容易傷及正常組織而產生疤痕。如果以摩托車和汽車分別代表電燒與雷射來解釋,可以更明瞭。摩托車價位便宜,屬於較早期低階的交通工具,安全性低;汽車價位高,但是安全性也高。目前三者用於治療病毒疣都有健保給付(見注),因機器成本不同,給付也有差異。(註:健保規定「多發性」病毒疣才可以以二氧化碳雷射治療)
病毒疣是否可以斷根?
病毒疣既然是一種傳染性疾病,只要能根除病原,增強皮膚防禦力,病毒無法孳生,當然就可以斷根。不過,還是有被傳染再生的可能。所謂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只要在治療上與醫師密切合作,定時回診,「除惡務盡」、遠離傳染原,自然可以擺脫病毒疣的纏擾。
- 關鍵字搜索:
-
酷似
來源: 網際論壇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本文短網址: http://m.kzg.io/b51I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