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耀湘(1906年5月16日-1968年12月2日),中國湖南邵陽縣(今新邵縣)人,中華民國高級將領。廖耀湘早年就讀於長沙岳雲中學,1926年考入黃埔軍校第六期,1930年以上士資格被公費留學法國,學習三年法語後進法國的聖西爾軍校。1936年以第一名畢業於法國聖西爾軍校機械化騎兵專業。同年回國,任國民革命軍中央軍校教導總隊騎兵隊少校連長。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廖耀湘升任中央軍校教導總隊第二旅中校參謀主任,參加了淞滬戰役和南京保衛戰。國民政府撤退至武漢後,廖耀湘升任軍官訓練總隊上校大隊長,並上書蔣介石,提出建軍改進方案,得到蔣介石賞識。1938年3月,廖被破格提拔為200師少將參謀長,參加了蘭封會戰,桂南會戰。當年9月,200師在湖南湘鄉擴充為國民革命軍新十一軍,旋改為第五軍,廖任該軍所轄新22師副師長兼軍干訓班主任,因師長邱清泉未到職,代理師長之職。1939年9月,第五軍奉命南下廣西,發起崑崙關戰役,新22師作為該軍主力,奪佔崑崙關並全殲日本守軍6000餘人,廖因此被譽為抗戰英雄。之後,新22師被調往雲南,負責滇西一帶的守衛。
1942年2月,中國政府組成遠征軍入緬甸作戰,廖耀湘將軍作為師長率新22師作為遠征軍主力之一參戰。3 月30日晚,廖耀湘奉命率新22師在南陽車戰發動佯攻,掩護第200師撤退。第200師成功突出重圍後,新22師即在斯瓦河南北兩岸構筑數個梯形陣地,兩側埋伏狙擊兵,陣地正面埋設地雷,以消耗和殺傷敵軍有生力量,阻滯敵人,以便為全軍集結贏取時間,準備平滿納會戰。日軍遭受中國軍隊堅強阻擊,傷亡頗大,雖擁有第55師團三個聯隊、第18師團兩個聯隊及優勢炮兵、戰車、空軍,仍不敢急進,遲滯達半月之久。4月11日至16日,敵新增加第 18師團之56、124兩個聯隊,重興攻勢。新22師在每一梯形陣地前,堅強阻擊,敵軍每前進一步,都需要付出人員裝備極大消耗的代價。廖耀湘率部完成阻滯任務後,撤至平滿納既設陣地。
無奈全盤戰局與遠征軍不利,英方計畫放棄緬甸,盟軍決定全部退出緬甸。新22師在歸國之路被日軍切斷的情況下,不得不翻越環境惡劣的野人山,歷盡千辛萬苦進入印度雷多,受到極大損失。1943年3月,在印度比爾哈省的藍迦,廖耀湘將軍的新22師與孫立人將軍的新38師組成了中國駐印新1軍。在列多,新 22師受到美國的訓練和整編,換裝了美式裝備,一躍成為中國軍隊中裝備最好的部隊之一。
1943年10月,為配合中國戰場及太平洋地區的戰爭形勢,中國駐印軍制定了一個反攻緬北的作戰計畫,代號為"安納吉姆",以保障開闢中印公路(中國昆明-印度利多)和敷設輸油管。計畫從印緬邊境小鎮利多出發,跨過印緬邊境,首先佔領新平洋等塔奈河以東地區,建立進攻出發陣地和後勤供應基地;而後翻越野人山,以強大的火力和包抄迂迴戰術,突破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奪佔緬北要地密支那,最終連通雲南境內的滇緬公路。(胡康河谷,緬語為"魔鬼居住的地方"。它位於緬甸最北方,由達羅盆地和新平洋盆地組成,山高林密,河流縱橫,雨季氾濫,當地人將這片方圓數百裡的無人區統稱"野人山"。中國駐印軍對胡康河谷太熟悉了,前年中國遠征軍敗退時,闖入這塊禁區,損失慘重,遺屍無數。新38師在野人山中見到的是遍地第5軍將士的白骨,常常是一堆白骨圍著槍架而坐)。
1944年3月,我駐印軍佔領孟關,消滅日本最精銳的第18師團的主力,繳獲其軍旗、關防、大量文件及各種武器。繼而這兩個師又乘勝進軍,一鼓作氣,攻佔緬北重鎮孟拱,再次告捷。此前,由國內於1944年春先後空運至印度接受美式裝備和訓練的新30師(師長胡素,歸新一軍建制)、第14師(師長龍天武)、第50師(師長潘裕昆)先後轉運至緬甸密支那,隨即對其發動進攻。新38師在孟拱戰役結束後,也進軍密支那。經過一個多月的激烈戰鬥,8月初密支那終於被攻克。自從我駐印軍先後開出蘭姆伽後,連續作戰,屢創強敵,戰鬥力較之以前大為提高,這是日軍做夢也想不到的。他們弄不清楚這支兩年前曾敗在自己手下的中國軍隊何以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便成了一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威猛之師。1944年8月,入緬作戰的中國軍隊休整擴編,成立兩個軍。新一軍(軍長孫立人)下轄李鴻新38師、唐守治新30師;新六軍(軍長廖耀湘)下轄李濤新22師、龍天武第14師、潘裕昆第50師。
中國軍隊在密支那休整了約兩個月後,向日寇發動了最後的攻擊,用繳獲的日軍文件上的一句話來說:"支那軍歸國心切,銳不可擋"。密支那休整後,新一軍、新六軍分左右兩路向八莫發動進攻。一路上關斬將,所向披靡。隨後,新一軍先後攻克八莫、南坎,並在畹町附近的芒友與雲南西進的遠征軍會師。拿下了新維、臘戌,第50師攻佔了細胞。此時日軍因在菲律賓失敗,收縮戰線,全部撤出緬甸。至此,緬甸戰事全部結束。在歷時兩年的緬北會戰中,廖率新22師在緬北戰場屢建功勛,先後殲滅日軍12000餘人,其中包括日軍精銳之一的第18師團。1944年,新22師擴編為新六軍,成為國軍五大王牌之一。
1945年4月,在湘西會戰中,為保證戰役的勝利,蔣介石命令陳納德的第14航空隊將全副美械裝備的廖耀湘新6軍三萬多人空運到芷江作為戰役的總預備隊,保證了芷江會戰的勝利。芷江會戰勝利後,《美國紐約時報》發表評論說:"芷江會戰勝利佳音,可視為對日戰爭轉折之暗示。"不久,這段評論就被言中。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無條件投降。抗戰勝利後,一個重要的問題是接收南京,史迪威的接任者魏德邁將軍說:日本現在很囂張,他並不認為他們失敗了,到南京去受降,部隊應該有一種威懾力量。現在中國部隊有威懾力量是新1軍和新6軍,新1軍還沒有回國,新6軍就在芷江空軍基地。到南京幾個鐘頭航程就行了,應該讓新6軍去。8月21日,以侵華日軍副總參謀長今井武夫為首的日軍代表飛臨新6軍當時的所在地湖南芷江向蔣介石的國民政府乞降,中國人民經過八年艱苦卓絕的艱苦抗戰,終於贏得了最後的勝利。幾天後,廖耀湘將軍率新6軍奔赴南京,接受日軍正式的對中國戰區投降,讓日軍投降的心服口服。
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新六軍被調往東北戰場。廖耀湘率領新六軍於1946年1月抵達東北,到5月,他已經佔領長春等地。1946年5月15日,廖的新6軍22師65團進攻威遠堡。除了第一次試探性的衝鋒外,65團團長李定一上校指揮的所有攻擊都是一次成功。客觀地講,國軍65團一個團依靠優勢炮火在威遠堡打垮了東北民主聯軍第三縱隊主力(今日第40集團軍的前身,當時三縱司令時為程世才)。小小的威遠堡戰鬥在東北早期國共較量中意義非同小可。65團一個團可以打垮三縱主力,新6軍又有什麼樣的對手好怕呢?威遠堡丟失,四平之戰必敗。為此,林彪沒有等待延安的命令,開始部署撤退。大凡在戰鬥遭受重大損失且在失利得情況下,指揮戰略性撤退是十分危險的。稍有差錯,就會造成災難性的結果。古今中外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雪上加霜的是,在撤離四平時,林彪的作戰科長王繼芳攜帶大批文件叛變投敵。廖耀湘由此瞭解到民主聯軍實力大損,便放心大膽指揮國軍一路猛追,直到把民主聯軍主力趕到松花江以北。1947年8月,新六軍與新三軍組成第九兵團,廖出任兵團中將司令,此後,東北戰局發生逆轉,第九兵團逐步被壓縮回瀋陽一帶。1948年9月,遼瀋戰役開始,共軍包圍錦州,希望切斷東北戰場國軍部隊的退路。廖奉命前去解錦州之圍未果,被共軍反包圍於黑山、大虎山一帶。10月26日,廖耀湘部被全殲,本人被俘;僅劉玉章部自營口搭艦逃撤至臺灣。
遼瀋一戰廖耀湘被俘後並不服氣,拒絕和韓先楚握手,並說要林彪來,從新再干一仗。廖看來並不知道,他是敗在間諜手裡。據余茂春指出:抗戰期間代表共產黨坐鎮重慶的周恩來指揮著5千名共產黨情報員;康生主持的社會部以及潘漢年、閻寶航、陳翰笙、熊向輝等都為共產黨的情報工作立下了汗馬功勞。其中閻寶航潛伏國民黨的軍委會,官拜中將,利用身份竊取了大量戴笠的最高機密電報,經由延安轉交莫斯科;而國民黨軍統最重要的部門"電訊總臺",竟潛伏了7名共產黨情報員,接受駐重慶的葉劍英指揮。共產黨情報員,總參謀部作戰部長兼第三廳廳長郭汝槐當年在國民黨心臟裡,為了保護自己,向上峰檢舉國防部少將作戰處長劉斐有共諜嫌疑,沒有想到給他狗咬耗子碰上了,原來他們屬於不同部門領導。
令人回味的是,"1974年9月,韓先楚就向林彪寫表態信並就懷疑張春橋一事檢討,但在他的心中,張春橋不如國民黨的戰俘廖耀湘:"無論我軍吃了新6軍多少苦頭,又怎樣恨死了這個冤家對頭,都不能不對這支精銳之師和它的指揮官,懷有幾分敬意。更何況這位新6軍的老軍長還是抗戰名將,曾在八年抗戰中出生入死,為中華民族立過戰功。可這"鱔魚眼" 算個什麼東西?"(單世聯:《葉劍英與文革》)
廖耀湘初被囚於錦州監獄,後被長期關押於北京功德林戰犯管理所,一直到1961年12月25日被特赦出獄,之後他擔任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專員。廖將軍對過去還是耿耿於懷,因為他看不起那些專門偷雞摸狗之人。廖於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打擊,1968年12月2日在批鬥會上心臟病突發而逝世於北京。終年六十二歲。廖將軍沒有犧牲在戰場,沒有死於日本人之手,卻是死在文革,一代抗日名將的後半生就這樣毀了,令人不勝唏噓。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廖耀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