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對高等教育稍有瞭解的朋友都知道,博士學位在世界大部分地區一直是教育這個金字塔的塔尖。這裡的意思不是把獲得博士學位的人看成什麼精英或者人上人,但制度和傳統使然,選擇讀博的學生在每年高校研究生院的畢業生中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且因為博士學位要求的課程和相關的考試以及論文研究往往枯燥乏味,在入學後堅持完成所有課業真正獲得學位的更少 -- 不少人在中途改換門庭,或者拿一個相關的碩士學位出門了事(有人說對一個課題完全失去興趣最好的辦法就是用它來作博士論文的題目,因為等你千辛萬苦終於把它做完以後,你原來的興趣很可能就降低為零了。這當然是開玩笑,但也可以看出博士之路不是什麼人都能輕鬆走下來的;還有人開玩笑說 Ph.D意思是Permanent Head Damage)。 有那個毅力和決心讀完學位的,一般的職業目標都是留在學術界,或者在大學教書搞研究,或者進入有關研究部門或者機構; 當然一些專業的博士可以很容易地在諮詢行業或者實業界找到合適對口的工作(比如金融和計算機方面的博士,就不一定都要進入學術界才能學有所用)。
一般說來,因為博士學位的特殊性和時間上的要求(一般全職都要讀至少四年五年,也有一些學生做論文期間在其他學校找到訪問教授的工作,但那樣一般會延遲論文完成時間,所以有些人七年八年完不遼也是常見的),在職讀博在西方是相對少見的(在職讀碩士非常普遍,這是不一樣的性質的)。所以,很難想像那些日理萬機,成天出入於各種應酬場面的的官員們用三年兩年能夠拿下"博士"學位。對這個現象,只能有兩種可能的解釋:要麼是大學為政治需要和原因降低要求,拿學位做權力和利益交換;要麼就是這些官員們弄虛作假,用錢和權弄到名不副實的假學位。不管是那一種情形,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博士學位在中國已經隨著學術腐敗墮落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了。
我不認為學者應該堅守象牙塔與世隔絕,也不反對學者"下海"從政從商。事實上,在美國就有很多在自己的領域卓有成效的學者,在機會合適的時候進入政界。現在的歐巴馬政府就有很多學者官員,比如前哈佛校長薩默斯,就是知名經濟學家;他的班子裡不乏有金融,法律和政治學術背景,華人能源專家朱迪文就是他的能源部長。但問題是,這些學者都是貨真價實的學者,只是選擇了從政從商這條道路(還有一些學者在保持自己的學術位置的同時,副職進行一些諮詢業務,也是很常見的),這和濫竽充數,甚至拿官位或者錢財買學位是兩回事情。有人說什麼事情到了中國就變了樣,雖然比較極端,但從博士學位這個"桔生淮北成為幟"的例子來看,還是很有道理的。我這裡當然不是要把中國的博士教育一棒子打死,平心而論可能那另外一半培養的博士大多是貨真價實的; 但從整體來講,博士學位成了一些人帽子上的裝飾品,不能不說是教育的悲哀。
和博士學位的墮落和變味直接關聯的,當然是學術腐敗這個毒瘤。學術造假,剽竊他人成果等等行為都充分表現出中國學術界的浮燥之風。當然這種急功近利的行為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它們和學者們的切身利益直接相關。這裡當然不是說學術造假在其他國家不存在,但形成中國學術界那樣的廣泛的問題,恐怕是中國獨有的"特色"。這就不得不讓人反思中國社會制度性的腐敗了。這個話題以前討論了很多,這裡就不多說了。
什麼時候中國能夠真的把別人的好東西好制度拿來發揚光大,而不是歪嘴和尚念歪經呢?
- 關鍵字搜索:
- 博士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