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心中的胡耀邦》謝昌逵/作為一個普通的幹部,我曾在《中國青年報》工作過,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中期,三十年間與胡耀邦有過三次接觸的經歷,但僅僅是三次,每次都給我留下了永誌不忘的印象。
我跟胡耀邦的三次接觸
一九五三年,我在《中國青年報》發表了一篇談階級分析的小文章。這本是耀邦在一次講話中提到的論點。不料他卻在一次團中央全會上的講話中,提到了 "謝大哥"發表的這篇文章怎麼怎麼好,進行了表揚。過不多久,他就在一個星期天把我叫他家中,從上午交談,到留我共進午餐,到下午一起游公園、逛街。作為團中央的第一把手,他對一個普通幹部如此熱情相待,又如此平易近人,使我受寵若驚,加上水平有限,我發言較少。但是,不論是吃飯的時候,走路的時候,他都在議論不休。在外面見到什麼情景,如一個景點的設施、少先隊員的遊戲等等,他隨時就發表見解和評論。由於事隔多年,他當時談話的內容已記不清了,但從那時起,他留給我至今難忘的印象是:他簡直是一個大腦在不停地思考的人。
《人民心中的胡耀邦》:我跟胡耀邦的三次接觸
胡耀邦含冤去世以來,中國民眾一直沒有忘記他。《人民心中的胡耀邦》紀念文集共收錄70餘篇文章。作者中有老一輩德高望重的前高幹、知名人士,有在學術上有建樹的中年學者,有當年悼念胡耀邦而引發八九民運的天安門一代代表,還有一些本來最有資格評論胡耀邦卻被大陸官方拒之門外的人們。
我記得,耀邦當時給青年多次做的報告中,都反覆叮囑年青人要懂得經過和經驗的區別。經過就是遇事毫不動腦,就像猴子掰玉米,掰一個丟一個,什麼也沒有留下。而經驗則是對經過的事情進行思考與總結,留下今後處理事務時的思想資源。可以說他就是一個這樣不斷總結和反思的人。思維是智力和能力的核心。個人思維特點的那些品質的總和就成為一個人的智慧能力,智慧品質包括求知慾、鑽研性、智慧的深度、智慧的靈活性、邏輯性、批判性等。從他當時思想活躍的程度看,這些智慧品質耀邦不僅都具有,更可貴的是,他思考的內容十分引人注目。
在當時耀邦的許多講話中,以及後來在八十年代初我看到團中央保留的他當時的講話記錄,都曾反覆強調要尊重年青人的個性,要提倡個性解放、獨立思考。他用通俗的語言說: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中國青年報》社的編輯,根據這些思想寫了提倡獨立思考的文章,提倡青年穿花衣服等等,後來都成為右派份子的言論。胡耀邦當年只有三十多歲,這些與當時國內意識形態不符,卻反映和順應人類文明主流的思想和理念是怎樣形成的哩?我在想,他只上過初中一年級,十多歲在江西參加共產黨的事業,以後經過長征到延安,生活的環境使他很難接觸到西方的經典著作,受到他們的影響。他是受到陳獨秀等人的影響,還是他自身的經驗使他的思考得出了這些理念?我們知道,他十幾歲時在蘇區殺AB團的運動中差點被殺,在延安審干運動中他又做逼供信的試驗,將無中生有的結果告訴毛澤東。現在不是在寫胡耀邦傳嗎,也應該研究他的思想成長的歷史,也許能得出即使在中國的歷史傳統與現實中,只要有深度的智慧品質,也能得出人類普世價值的民主自由等理念。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我跟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