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山村教師用背 撐起學生求學之橋

 2009-02-03 16:1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教師王升超(右)和家長背著學生過河,將學生送回家。 記者 鄭瑋娜 攝

在海南省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灣嶺鎮的黎母山下,一條大河蜿蜒流淌。河的上游叫馬干河、下游叫龍牛河。

每逢雨季,總能看到兩段河的岸邊,放著兩雙沾滿泥漿的皮鞋,兩位男教師各自背著學生,一步一步趟過漫至大腿的河水。河對岸,其他學生正目不轉睛地注視著他們。上了岸,他們帶領一群學生,一路小跑進了灣嶺鎮大墩小學。

這所小學現有 103 個學生,其中 40 多個學生,居住在河對岸的村寨裡,每天必須涉水過河上學。幾十年來,兩位山村教師用自己的脊背,為這些孩子撐起了一座求學之橋。

以背作橋:幾十年如一日

王升超是灣嶺鎮高田村人。高田村、高灣村和搭擇村,是三個相對封閉的自然村寨,三面是高聳入雲的大山。高田村和高灣村的村前是馬干河,搭擇村的村前是龍牛河,如果不涉水過河就要翻越高山,再走幾十公里的路才能到達學校。

於是,馬干河和龍牛河,成了三村村民出入的必經之路。三個村民小組的 40 多名學生,每天必須趟過近 20 米寬的河水,才能到大墩小學。

為了學生的安全,大墩小學的「王文周」、「王升超」兩位老師,堅持幾十年接送學生上下學,背著學生過河。王文周,54 歲,在大墩小學執教了 33 年,是大墩小學前任校長。王升超,45 歲,在大墩小學執教了 25 年,是大墩小學現任校長。

王升超說:小時候,他父親每天背著他過河上學。等他上中學的時候,王文周已經是大墩小學的老師,開始背高田村的孩子們過河,其中也包括他的妹妹。

1984 年,王升超師範學校畢業後,回到大墩小學教書。他也像王文週一樣以背作橋,無數次背著學生趟水過河。而且,這一背就再也沒有停下,整整度過了25個春秋。大墩小學每天早上 7 點半上課,王文周和王升超每天 7 點整就已經分頭站在河邊,把父母不能接送的學生背過來。下午放學,他們也同樣背孩子 回去。

再苦再累:也要讓孩子接受教育

大墩村村主任「陳明應」說,河水養育了村寨的村民。但是,也阻攔住了村莊的發展道路!養一頭豬,肥了,因為車子過不了河也不好賣。孩子不過河上學,就只能呆在家裡種地。

王文周執教以來,他和學校的老師們走遍了周邊所有的地方,給家長做工作讓孩子上學。他還向家長保證,如果他們沒空背孩子過河的時候,這個任務就由他和老師們來擔當。

據高田村民小組組長「王升洪」介紹,每年下半年是雨水季節,也是老師們背孩子最頻繁的時候,有時一天就得來回十幾趟,有時雨後河水漲至七八米深,這樣無法趟水過河,孩子們也沒法上學。

每到一年中的這個時刻,校長就給老師們下達指令:不能上新課,要讓來的孩子複習以前學過的知識。「不這樣也沒辦法,學校接近一半的學生都過不來,沒法上課,上了新課他們就跟不上了。」王文周和王升超說,一個也不能落下!

倘若遇到雨季,特別是大暴雨等極端天氣時,由於雨水迅猛再加上山高坡陡,河道中亂石纍纍。短時間之內,往日寧靜美麗的小河,轉眼間就濁浪滾滾,奔騰咆哮起來,給過河學生的生命安全帶來嚴重的威脅。王文周說,孩子們真是可憐,遇到大暴雨有時不讓他們來,可是總有那麼幾個大點的孩子,渾身漉漉地 跑到學校來,孩子們的求知慾是很強的。

最大願望:早日看到孩子過橋上學

據村主任陳明應介紹:在 2007 年以前,村裡還沒通水泥路,一到雨水季節村裡的山路都給淹沒了,根本出不去,大家連個菜也買不到,只能就著鹽巴 吃米飯。

陳明應說。:「這麼惡劣的條件,根本留不住老師,有的老師干個一年半載就走了。只有村裡的王文周和王升超兩個山村老師始終如一,堅持了這麼多年,他們挺不容易的。」

王文周說,雖然學校現在有 8 個老師,可住在村裡的只有 3 個。而且,8 個老師中,還有兩個是灣嶺鎮中心小學來支教的,半年就輪一次,本來就基礎差的孩子們,要不斷適應新老師。

對此,瓊中縣灣嶺鎮中心小學校長「陳石養」無奈地說:「大墩小學的條件,是幾個村裡最艱苦的,沒有老師願意去那裡支教。所以,只能把原來支教一年的計畫變成了半年。」

家住高田村,今年 18 歲的王顯上完初一後,就輟學在家種地了,原因就是上了初中後,一旦遇到一個月的大暴雨,他就被困在了家裡,再去上學就跟不上 了,所以最後他選擇了放棄。

王顯說:「我很懷念上小學的時候,再也沒有機會遇到這樣的好老師了!」。

多年來,除了村裡人的感激,很少有人知道,王文周和王升超的無私奉獻。王文周和王升超說:「我們別無所求,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在離開學校的時候,看到孩子們能自己過橋上學。」

修橋,不僅是兩位山村教師多年來的期望,也是大墩村人的迫切願望。

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交通局局長「姚崇生」說:作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瓊中, 全縣每年的財政收入只有 4000 萬元左右,修路、建橋等基礎設施建設,很大程度上依靠中央和省裡的投入。

由於大墩村山高坡陡,常年受雨水衝擊,必須要建一座 高架橋才能解決實際困難。

目前,大墩村馬干河建橋的前期勘探準備工作已經做過,現在需要解決的是:建橋所需的上百萬元建設資金!他希望上級有關部門,能夠更多地關心瓊中的道路、橋樑建設,讓令人敬佩、但又萬分無奈的「脊背橋樑」早日成為過去。



来源:現代快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