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當胡錦濤即將上臺的時候,他令人看不透的表情後面,掩藏著一個最大的國家秘密,那就是胡錦濤打定主意,混完任期,全身而退。胸無大志的胡錦濤的小聰明就在於,他早就明白自己才學不足,越想有作為,對自己就越危險。他當然也知道,中國經濟分配不公,腐敗猖獗,危機四伏。要混完任期,全身而退,並不意味著下決心不做好事,也不意味著橫下一條心做壞事,而是應了黃華華的那句經典,"不出事就是本事"。
在這種情況下,胡錦濤做好事還是做壞事,完全取決於他對外部大勢的判斷,取決於國內變革的壓力和拖延變革的勢力之間的力量對比。自胡溫上臺以來,中國經濟失衡加劇,舊的增長模式難以為繼也更加明顯。胡錦濤提出"科學發展觀"說明他對此並不糊塗。中國經濟增長模式難以為繼最突出的症狀,就是對傳統工業能源── 煤炭和石油的高度倚賴。簡單的計算就能知道,不把這種依賴性降下來,經濟增長遲早會遇到無法克服的瓶頸,但是胡溫也明白,要主動降低對煤炭和石油的消耗,就不可避免要降低增長速度,給自己帶來麻煩。
北京奧運與中國經濟的兩難選擇究竟有什麼關係?北京奧運對胡溫經濟決策的影響就在於,當中國經濟的失衡後果越來越嚴重的時候,距離北京奧運的日子也越來越近,於是,胡溫發現,把一切困難的決策都推遲到奧運以後的政治壓力也越來越大。正是這種政治權衡,不斷延長著飲鴆止渴的經濟增長方式,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經濟的風險大大增加。且不說胡溫上臺以來,中國的收入分配和環境污染繼續惡化,最驚人的是中國能耗的增長。煤炭產量從2002年的14億噸增長到2007年的26億噸,人均兩噸。同期中國的石油消費量,則從日均497萬桶,增加到超過800萬桶,中國成為世界第一石油進口大國。
中國拒絕主動調整經濟增長方式的結果是,全球經濟在中美兩國經濟失衡的雙重壓力下,終於在北京奧運前做出了強烈反應。2007年全球石油和糧食價格的飛漲,是對胡溫僥倖的經濟政策一個重大打擊,因為他們最不願意看到的,就是中國經濟在奧運前發生危機。為了維持中國的物價穩定,胡溫讓中國經濟又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溫家寶對信貸和物價的管制,極大地殺傷了民營經濟。沿海數以萬計的工廠關門停產,估計有上千萬農民工失去工作或回鄉放大假。中國很可能正在遭遇自鄧小平1992年南巡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
中國目前的經濟危機會嚴重到什麼程度,現在還很難判斷。中國經濟的巨大風險就在於,可能導致危機全面爆發的因素不止一個。因素之一是因大幅度減產而出現糧食短缺。由於化肥價格太高,今年有許多農民減少了糧食種植,這個因素到底有多嚴重,一方面要看秋天的收成,還要看國際糧價的走勢。6月份以來國際糧價出現的大幅下降勢頭,對溫家寶應該是一個好消息,但如果中國需要大量進口,也會把國際糧價再度拉高,從而再次增加輸入通脹壓力。目前引起越來越多人關注的另外一個重大的風險因素,就是中國住房價格會不會發生一次災難性的調整。中國房地產業的標誌性人物任志強,已經發出了不祥的警告。
毫無疑問,即使胡溫能夠渡過目前的經濟危機,中國經濟也將被迫進入一個低速增長的時代。胡溫一直希望這個低速增長的時代出現在自己任期之後,現在,距離胡溫任期還有四年之遙,此間的各種變數會不會打碎胡錦濤全身而退的美夢,將不僅是胡錦濤自己,也是一切關注中國的人都在思考的問題。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梁京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