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嫁與弄潮兒 中國古代的水上運動 (圖)

 2008-08-10 17:0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現在,我們常說弄潮兒這個詞,指的是「敢於冒險有進取精神的人」。但是在古代,「弄潮兒」則特指一種人,那就是古代的水上運動選手。

游泳是人類向大自然作鬥爭並獲取生活資料的一種技能。在原始社會的漁獵時代,人類就已經掌握了游泳技能。我國古代最早的詩歌集《詩經》上就有描述游泳的詩句:「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淺矣,泳之遊之。」春秋戰國時期,留下的許多史料,都提到了游泳。如《莊子》:「夫水行不避蛟龍者,漁夫之勇也。」《列子》載:」孔子觀於呂梁,懸水三十仞,流沫三十里,黿鼉魚鱉之所不能游也,見一丈夫游之。」「白公問曰:『若以石投水何如?』孔子曰:『吳之善泅者能取之』」。《晏子春秋》還記載,齊國的勇士古冶子,」潛行,逆流百步,順流九里,得黿而殺之」。這些史料都說明,在春秋戰國時期,民間已有根高超的游泳技術,可以渡過魚鱉不能游的急流,可以潛入水底取石,可以殺死水中的黿鼉。

周處斬惡蛟。周處除三害是我國廣為流傳的一則傳說故事。他在水中鬥殺蛟龍的場景總讓人覺得驚心動魄。不過,從他在水中與蛟龍爭鬥三日夜的情況看來,周處也應該是當時一名優秀的潛泳選手。

宋代文學家蘇軾,寫了一篇《日喻》,提出了人類的許多知識本領都是來源於實踐。他說:」南方有沒人,日與水居之,七歲而能涉,十歲而能浮,十五歲而能沒矣。日與水居,則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識水,則強壯見舟而畏之。」蘇軾用淺顯的道理說明瞭,宋代的沒人是居住在近水環境中,逐步適應水性而掌握了游泳技術的。

唐代的詩人李益,寫了一首著名的五言詩:「嫁與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汛,嫁與弄潮兒。」一個寂寞的商人棄婦,願意嫁給在江海大潮中游泳的好手,這說明,在唐代社會上已經有了弄潮活動:而且人們對弄潮的游泳好手懷有敬佩的心情。隋唐時弄潮活動的情況,史料上記載較少;在敦煌莫高窟壁畫中,有隋代和北魏繪游泳的圖像(圖版40、41)。這些圖像,雖說是描述佛教內容的傳說故事,而不是寫實畫,但就圖像中有關游泳的形象,卻是這時的畫家們在現實生活中所見所聞的創作,有一定的現實意義。而宋代寫錢塘江弄潮的詩文就較多了,而且描述頗詳。吳自牧《武林舊事》:」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方其遠出侮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在這」際天而來」,」吞天沃日」的潮水中,「吳兒善泅者數百,皆披髮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沒於鯨波萬仞之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這種高超的游泳技術,勇敢無畏的精神,確實值得欽佩。宋代的一些文人在看了弄潮表演之後,也為之怵目驚心,許多年之後回憶起來還有餘悸。」吳兒不伯蛟龍怒,風波平步,看紅旗驚飛,跳魚直上,蹴踏浪花舞。」這是南宋詞人辛棄疾的觀潮感受。「長憶觀潮,滿廓人爭江上望,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別來幾回夢中看,夢覺心尚寒。」

錢塘江弄潮活動在宋代是高潮,明清時期,關於弄潮的記載不多,但在西藏地區扎什倫布寺壁畫中卻有游泳圖像(圖二九)。在南宋人寫的《武林舊事》、《夢粱錄》中還記載了弄潮好手的名字和他們的表演情況:「市井弄水人有如僧兒、留住等百餘人,皆手持十幅彩旗,踏浪爭雄,直至海門迎潮。」在游泳史的英雄榜上,應該寫上僧兒、留住的姓名。

在北宋,皇家每年還舉行遊泳比賽。據《宋史·禮志》記載,皇帝在金明池檢閱水軍的時候,」擲銀甌於波間,令人泅波取之」。去取銀甌的當然不會是一個人,而是若干人爭取,這自然就是游泳比賽了。

踏混木、水傀儡、水百戲等,也是宋代的水上運動。北宋汴京城和南未臨安城,都有專門從事這種表演的藝人。踏混木究竟是怎樣的活動,還需進一步研究。有人說是類似現在的沖板運動,在水中」踏木而行」。盂元老寫的《東京夢華錄》中說:水傀儡是在船上表演的雜技,「近殿水中,橫列四彩舟,上有諸軍百戲,繼有木偶、筑球、舞旋之類,亦各念致語唱和作樂而已,謂之水傀儡。」水百戲就是」水鞦韆」。關於水鞦韆,該書中也有記載:」又有兩畫船,上立鞦韆,船尾百戲人上竿,左右軍院虞侯監教鼓笛相和,又一人上蹴鞦韆,將架(蕩)平,觔斗擲身入水,謂之水鞦韆。」這種水鞦韆類似現在的跳水,但不是用跳板,而是用鞦韆板。在船頭設鞦韆架,將鞦韆蕩高到與架平,翻觔斗入水。這種水鞦韆跳水比跳板跳水的難度更大,因為鞦韆蕩平只是一瞬間的事情,如果沒有適時跳離,它就會往迴盪,再脫手跳離就很危險了。這種高超的跳水表演,每年只一次。它和龍舟競賽在同一天進行。每逢這天,連皇官中的宮女都登樓上閣,撩開門窗上的珠帘,盡情觀賞。宋人王珪有一首《宮詞》,就是專門描寫這一情景的:「內人稀見水鞦韆,爭擘珠帘帳殿前,第一錦標誰奪得,右軍輸卻小龍船。」

現藏故宮博物院戰國時期的一隻銅壺,壺上紋飾《宴樂漁獵攻戰圖》中有人魚共游。人的游泳姿勢協調自然,類似現在的自由泳姿勢。西漢人劉安輯的《淮南子》一書中說,游泳是「以足蹶,以手」。蹶就是用腳打水,蹶就是用手划水。說明當時的游泳已經注意了手腳配合。《晉書·周處傳》記載:「(周)處入水中,經三日夜,殺蛟而還。」這說明晉朝時候已經有人可以在水中長時間地游泳了。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