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好說不做,特別以北京男人為代表,吹得滔滔不絕,做事不著邊際,光說不練。
2.北京的人行天橋要走很長的路,甚至拐幾個彎才能到馬路上。
3.北京女人比上海男人還要男人,看著帥哥眼睛直勾勾。
4.北京人吃飯不會AA制,讓你搞不清楚這頓飯到底該誰掏錢。
5.營業員有時候太親熱,見你就叫姐,寶貝兒。
6.地鐵沒有空調,手撕票,交通還有月票。
7.菜的份量太多,兩個人去點菜,永遠都要打包。
8.北京太髒,馬路寬得只適合車跑,不適合人走,而胡同居然比上海的馬路還寬。
9.中南海5克的叫"點5",8克的叫"點8",10克的居然不叫"點10",而是叫"點零"。
10.進門吃飯,放聲大喊:歡迎你,把人嚇個半死。你走的時候,還會嚇你一跳,齊呼呼地衝你嚷嚷,歡迎光臨!然而服務質量低下。
11.一到春天,沙塵暴和柳絮起來的時候,北京婦女們就用紗巾把頭裹得跟火柴頭兒似的。
北京人無法習慣上海之:
1.莫名其妙的優越感,把上海人,外國人,香港人,臺灣人,有錢人以外的人都稱為"鄉下人",太過勢力眼。
2.小肚雞腸,對金錢斤斤計較,身戴大金鏈子,買菜還跟小菜農砍一分錢掐一根蔥。
3.上海男人遇事跟個娘們似的只會站著吵架。
4.上海人佔據多數的公司,公司裡就只說上海話。
5.上海停車費很貴,10元/小時
6.上海的出租車司機太客氣,上車要說你好,下車還說謝謝,就是從頭到尾不跟你聊一句天。
7.在上海買包子和饅頭是個大問題,因為上海人饅頭包子分不清,有餡沒餡都叫饅頭。
8.上海女人出了名的勢利眼、物質女郎,嫁人只認存款,寧肯在家吃咸菜也要買LV包包。
9.上海女人還好鬥,上個超市做個公車大馬路上誰踩誰一腳,出門一趟隨時都能見著高八度吵架的上海女人。
10.說話為人不痛快,戒備心理太嚴重,說話做事處處防著你。
11.大家開會,只要有一個老外,所有人都會說英文,上海人崇洋媚外。
12.左轉上海人叫大轉彎,右轉上海人叫小轉彎。只分大小,幼兒園水平
可能所有讀者看了,都會做兩件事兒,一個是給對方的城市再加上自己有過親身體會的罪狀,二是給自己城市的被批判的點後邊,加個括弧,裡面寫上"其實不是這麼回事","這條明明是我們的優點啊""原因在於。。。","你們還不如我們。。。""這是有歷史背景的。。。"等等申辯。有點兒意思
北京人有"大爺"情結,給足我面子,我兩肋插刀,不給我面子,你是天王老子我也不伺候。別誤會,這種"大爺"情結,並不是讓別人都當孫子,而是大家一塊兒當"爺"。不管你是大亨、大腕兒、大幹部,我是小司機、小服務員,也不管你花多少錢買我的服務,這都是兩個"爺"之間的交易,相互尊敬的底線很高。誰也不能頤指氣使。這一點從出租車司機的服務便能看出來(這恐怕也是現在唯一還保留著大量北京本地就業人員的服務行業,同時也是外地人最不習慣的一點)。
上海人有自戀情結,甭管事情多砸鍋,我都能摘清楚,不是我的錯。只要不是我的錯,我就完美。然而角色感很強,服務一定做到位。那種驕傲感,蘊藏在服務的專業精神裡。別以為你享受著優質服務就等於擁有100%的恭敬。除非你是既專業、又挑剔的"刁客",除非你在那個行當的見識比他還強,否則,休想讓服務於你的人心服口服。
北京人感情用事,"盡力而為"當先,真的辦不到,對不起,不是哥們兒不幫忙,實在是哥們兒盡力了。這個放在商業社會,有點兒坑人。
上海人凡事要先"講講清楚",但只要"講清爽"了,就言出必行,守信用。所以,跟上海人談事兒累,但執行輕鬆;跟北京人談事兒舒服痛快,但執行費勁。
所謂"勢利眼",其實兩個城市都有,又都沒有。只不過衡量的標尺不一樣。比如擇偶,上海人的"門當戶對"是經濟方面的,北京人的"門當戶對",是家庭背景、教育水平方面的。所以,北京人不嫌對方清貧,上海人則不怕對方有所謂"政治污點"、家庭問題之類。
這一點,也可以用一個不高雅的例子來反正。最常見的罵人話是什麼?在上海:小赤裸,罵人沒衣服穿,小癟三,罵人食不果腹,總之是罵窮。在北京:小丫挺的,罵人是丫頭養的私生子,至於王八蛋、兔崽子、雜種操的。。。都是在罵出身。聽起來,北京罵得雖然過癮,但也更惡毒。
至於崇洋媚外,也別一棍子打死。這確實跟兩個城市的歷史背景有關。可以說,在外國人打開中國大門的時候,北京看到的是火燒圓明園,上海看到的則是先進文明。淪為租界的地方多了,為什麼不說青島崇洋?為什麼不指責天津媚外?上海這個都市本來就是由租界興起的。所以從文化上說,近代上海並不純粹中國,成長的血液裡面,本身有西方因子。
而對於工作語言,北京和上海是兩個極端。有時候和上海的商業夥伴來往電子郵件,明明雙方都是中國人,可信件卻永遠英文。我這邊呢,一筆或者一口流利英文一出,事情變得容易辦。
北京恰恰相反,越來越有老外要是不會中文,就找不到工作的趨勢。並不是北京人都不會英文,而是較真兒,你在中國混,憑什麼不學中文?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爆笑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