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裾深衣』把東方女性的古典含蓄、輕盈、飄逸之美體現的淋漓盡致!
中衣和下裙穿法:
下裙穿法:
其實和上衣雷同,也是先系左邊的帶子,再把裙子圍起來,繫住外面的帶子!
中衣下裙穿好後,就開始穿外面的曲裾了!
套上曲裾和中衣穿法一樣,先系左邊的帶子,再把裙裾圍繞腰部纏繞,繫住末尾的帶子,最後繫好腰封,完畢!
『深衣』創始於「周代」,流行於「戰國」期間,其特點為:方形領、圓形袖、下擺開不開衩,「續衽鉤邊」:即將右面衣襟接長,接長後的衣襟形成三角,穿時繞至背後再以絲帶系扎。
上部合體、下部寬廣長至踝間,領、袖和下擺的邊緣,都飾有素色或繡繪滾邊;衣名的由來是因為穿著時能擁蔽全身,將人體掩蔽嚴實的緣故。
《五經正義》中認為:【此深衣衣裳相連,被體深邃。】
且具體形制的每一部分都有極深的含意,而「深意」的諧音即為:「深衣」!如在製作中先將上衣、下裳分裁,然後在腰部縫合成為整長衣,以示「尊祖承古」。
深衣的下裳以 12 幅度裁片縫合,以應一年中的 12 個月,這是古人崇敬天時意識的反映。採用「圓袖方領」 ─ 以示「規矩」意為行事要合乎準則,垂直的背線 ─ 以示做人要「正直」,水平的下擺線以示 ─ 處事要「公平」。
「深衣」麵料多為白布或麻布,其束腰的腰帶,原先用稱作大帶或紳帶的「絲帶」;戰國時期,受到西北遊牧民族的影響,以「皮帶」配鉤製成帶鉤,由於其結紮便利,所以逐漸取代了絲帶。
《史記》載:【滿堂之坐,視鉤各異】,說明當時帶鉤的形式多樣,已普遍使用。
由於「深衣」式樣新穎穿著舒適便利,且裁製簡便省工,所以很快流行開來,一直到「東漢」,成為社會上最盛行的服式!上自天子下至庶人,無論男女不分階層都可以穿用, 正如《深衣篇》中所云:【故可以為文,可以為武,可以濱相,可以治軍旅,完且弗費,善衣之次也。】
使用範圍極其廣泛,儘管深衣魏、晉之後已不再流行,但這種上下衣裳連屬的整合式長衣,對後代服裝有極大的影響!「唐代」的袍下加襴,及後來的「質孫服」、「腰線襖子」,包括「明代」的服裝,都受此影響。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漢朝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