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普通的市民,手持一萬元公開向副市長發難,說明這名市民已經對深圳的交通亂象忍無可忍了,不惜以羞辱方式刺激官員。深圳交通之溷亂,恐怕港人都感同身受,一過羅湖關,打的像打仗,等巴士如盼星星盼月亮,而不合理的路線設置,更讓市民耗時費錢。如今一位普通的市民自願拿出一萬元,邀請副市長乘坐公交巴士體驗生活,無疑是摑了某些脫離群眾、漠視民生官員一記響亮的耳光。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政府掌握行政資源和決策權力,官員只有把深入基層當成一種工作常態,才能洞悉民生疾苦,才能有的放矢進行科學決策,通過調集行政資源去解決民生之困。
比如,每天滿大街跑的公務車,面坐的是大大小小的各級官員;而汗流浹背擠公交巴士的當然是那些普通老百姓。官員們並沒有身體被擠成薄片般的切膚之痛,也沒有目睹公交巴士飛站後的無奈,根本就不會想到要解決相關問題。官員們躲進小車成一統,哪管百姓苦與累。
官車氾濫民怨極大。其實,官員也不是不擠公交巴士,但他們很多時候都是在做騷。官員偶爾坐一次公交巴士,就帶上記者拍照、發文稿,在電視上播、報紙上刊,大肆宣傳,惟恐天下人不知。但這樣走馬觀花地坐公交,哪裡是體察民情、聽取百姓意見?
在國外,政府領導坐公交巴士很正常。韓國首爾市,即使是市長,非公事也無公務車可乘坐,包括市長在內的大小政府公務員,亦要乘坐地鐵或公交車;美國紐約市市長彭博和其他市民一樣,每天乘地鐵上下班。在擁擠的車廂彭博經常找不到座位,只能站半個小時回家。這位大市長,一擠地鐵上下班就是三年多。
反觀中國的官員,無論官大官小,都想盡辦法配公務車,人為製造交通阻塞不說,每年全國因此產生的行政成本就高達四千多億元。
深圳副市長至今未對這名市民的倡議給予正面回應,這無疑是一種缺少心胸與雅量的體現,作為分管公交的官員,分管領域內的問題如此之多、民憤如此之大,應該引以為恥才對。但可惜的是,這名市長卻視若無睹,置若罔聞。
民之所欲,長於我心,一個不能與民意形成良性互動,不能盡快解決民生之困的官員,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恐怕都是不合格的。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深圳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