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說:「古樂進退齊一,沒有姦聲,弦匏笙簧,相互配合,奏樂始於擊鼓,舞畢擊金鐃而退。君子聆聽到此,可以說出古樂的義理,然後思索修身齊家,均平天下。
神韻晚會上柔美、平和的音樂,像一股股清泉流入了人們的心田,他不僅帶給人們內心的安寧、和諧,同時又傳達著豐富的內涵。許多觀眾從內心深處表達著對晚會音樂的喜愛:
--「音樂美妙的令人難以置信」
--「音樂很偉大!」
--「他打開了內心深處似曾相似的一種新的樂章。」
--「聽膩了爵士樂和搖滾樂那些躁動不安的東西,所以當我聽到晚會的音樂時,感到非常不同,我非常喜歡。」
--「晚會的音樂很柔美,很有深度,令人感覺很平和、放鬆、舒適,但是又很有氣勢,令人肅然起敬。」
--「真是餘音繞樑,再加上視覺感受,不知為什麼讓我覺的很舒服。」
--「音樂非常典雅!」
為什麼神韻之樂有「餘音繞樑三日不絕」的魅力?
儒家認為,聲、音、樂是三個不同層次的概念。音有節奏、音調,而聲沒有。通常將聲稱為雜訊,將音稱為樂音。此外,音是經過文飾的人類心聲。《樂記》說:「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動於中,故形於聲。聲成文,謂之音。」上述話的意思是說,只有發自內心而又「成文」(有節奏)的聲,才稱為「音」。可見,「音」是高於「聲 」的。
「音」有不同的層次,低層次的「音」悖逆天道中庸的原則,對人情感的宣泄毫無節制,從而引導人走向頹靡或者暴戾的極端,最終毀滅人性,屬於亡國之音。而高層次的「音」是天道的體現,使人在享受音樂的同時,受到道德的熏陶,涵養心性,屬於 「德音」。是故《樂記》說:「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得其欲。以道制欲,則樂而不亂;以欲忘道,則惑而不樂。」「夫樂者,與音相近而不同」。也就是說,只有合乎 「道」的音,即高層次的音,才能稱為 「樂」。
春秋時期就已經發生古樂與新樂之爭。所謂古樂,是黃帝、堯舜以來,聖賢相傳的雅樂,如黃帝之樂《咸池》,堯之樂《大章》、舜之樂《韶》,禹之樂《夏》等,節奏緩慢莊重,富有寓意。新樂則是時人所作的淫聲樂曲,恣意放蕩,無思想內涵可言。
《樂記》記載了魏文侯向子夏問樂的對話。魏文侯對子夏說:「我端冕而聽古樂,總是擔心會睡著;而聽鄭、衛之音,就不知疲倦。請問原因何在?」子夏說:「古樂進退齊一,沒有姦聲,弦匏笙簧,相互配合,奏樂始於擊鼓,舞畢擊金鐃而退。君子聆聽到此,可以說出古樂的義理,然後思索修身齊家,均平天下。新樂不然,行伍雜亂,姦聲濫溺,舞者如猴戲,男女混雜,尊卑不別。樂曲終了,君子不知所云。」這段對話亦表明,「淫於色而害於德」的新樂是不能稱為「樂」的,而「德音才可謂之樂。」
當今世界,各種流行音樂盛行,它們張狂的曲調刺激著人們的感官,讓人們無法尋找到內心的安寧,並加速著人們道德的墮落。這樣的音樂只能算得上是低層次的「音」 ,或者說有些只能是「聲」,根本談不上是「樂」。
但在這濁世之中,一股清音讓人們看到了希望。這就是神韻晚會之樂。神韻之樂,正是天道的體現,他通過美妙的樂音,向人們傳遞著真、善、忍,傳遞著中華傳統文化中所推崇的仁、義、禮、智、信;他帶給喧囂世界中的人們真正的安寧和平和。他使人在享受純善純美樂音的同時,不斷淨化著思想,並感受著向善的力量,思索著人生的意義。這不正是儒家所推崇的「大德之音」?這不正是其魅力所在?
神韻開啟了新紀元的「德音」之門,神韻之樂必將引領未來世界新樂的潮流。
- 關鍵字搜索:
- 神韻
排序